对”毒鸡汤”免疫了 猝不及防被昆中药《焦虑 不可能的》暖到了…
年关将至,《焦虑 不可能的》短片上线了。
它取材自各种过年前的“名场面”,仿佛万千个你我正经历的或曾经历过的那样,因压力倍增,焦虑感满满而疯狂内耗。所幸,每个人最终的救赎都只会是自己,走出黑暗后的你我,真的好棒呀!
《焦虑 不可能的》系列视频一共5条,“拳拳到肉”的故事情节安排,很容易让人代入角色并有喘不过气的窒息感。
“成功”的相亲男,“好心”的劝说年近30岁的自己,尽快结婚生子。
跟父母吃着年夜饭,听着父母有一股不管自己死活的源源不断的催婚声。
自身能力突出,却因年龄和性别被面试官各种询问隐私情况。
压榨休息时间开会,接受各种不可能完成的“画饼”任务。
夫妻感情被柴米油盐的现实问题一点点消耗,生活中的争吵日复一日。
这每一个画面都太“亲切”了!但先抑后扬的叙事手法成了全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短片没有灰姑娘王子式的童话结尾、没有愚孝式的“负责人”的好男人、没有“忍辱负重”的“风高亮节”、更没有和稀泥说教式的平息夫妻矛盾……这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突出了个体的自我意识觉醒,即他们都主动的摆脱焦虑活成了“大女主”、“大男主”的样子。
看到这,很多人感觉《焦虑 不可能的》俨然只是鼓励焦虑人群走出情绪误区的“主旋律”片而已。是,但也不全是!因为焦虑人群除了需要自我救赎以外,也需要亲友的理解。短片更想表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成为焦虑的“施暴者”。
“他看着好好的,怎么就焦虑了呢? ”
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年初发布了一篇大型研究论文,论文中显示,自疫情后全球焦虑症患者增长25.6%。
当然,这个数据仅仅能反映确诊了焦虑症患者的情况而已。还有更多没有确诊却每天被焦虑情绪困扰的人,数量就更庞大了。所以每个人身边都可能存在“看着好好”的人,但这些人每一个孤独的时刻,可能都在焦虑的深渊里反复挣扎。
“你一姑娘家,30岁了还不结婚,以后我们走了你就一个人了”、“我相信你,明年肯定能把业绩翻一番”、“你都把心思花在学习上,你就能拿100分了”……这每一句看似积极的关心和鼓励,都可以成为听者有意的语言“暴力”。因为这些话蕴藏着思想绑架的压力,它像一条隐形的丝线,拉扯着他人不情愿的走向自己认为正确或美好的未来。
所以真正的理解,应该是不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或希望强加于别人,试图通过他人来达到自己的满意。
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成为自己的光
可是人活一世,终究不可能完全躲过压力,有压力就容易造成焦虑。当出现焦虑时,可尝试这些方法帮助自己改善状态[1,2]:
1、 心理调节:通过明确表达对人对事的态度沟通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理解。如有需要可接受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建立新的理性思维、打破认知焦虑的恶性循环。
2、 改善习惯:白天适当参与户外活动,如羽毛球、篮球、跑步等,夜间减少观看电子产品,睡前喝适量牛奶,通过积极运动和优质睡眠缓解焦虑。
3、 培养兴趣:压力过大可通过阅读、听音乐、旅游、烹饪美食等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4、 药物治疗:对于焦虑情绪无法排解且出现明确身体症状者,如失眠、心慌、胸闷等,则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突然想起宇文柔奴说的一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后来大文豪苏轼把它写进了自己,《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词中,是啊!焦虑往往都是因为心不安,“岭南”也许是真不好,但丝毫不影响在“恶劣”环境中豁达生活的自己。
愿每一位焦虑者都能早日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在不远的农历新春,与至亲相伴,与爱侣相拥,与老友相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