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昱医疗获3亿元融资,中国自主研发脑起搏器大大降低帕金森手术费用
2月16日,景昱医疗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景昱医疗多年来深耕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领域,并坚持自主研发、全球创新以及自主生产。
近年来,脑起搏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脑起搏器是一种有源植入医疗器械,又被称为“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为研究大脑的有力工具,脑起搏器对包括帕金森病、癫痫在内的脑神经疾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其不仅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神经外科疗法,也被誉为医疗器械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脑深部电刺激术即“脑起搏器”手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的某些区域,在埋植于锁骨下皮下的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的控制下,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靶点以调节神经功能,最终达到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目标。IPG包含电池和可提供电刺激的电子组件,可由患者和临床医生进行控制,定期调整诸如频率、脉冲宽度和电压等刺激参数,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DBS的神经调控功能。
自1987年全球首例脑起搏器手术开展以来,该疗法已获批用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药物难治性癫痫等病的治疗,同时在顽固性强迫症、抑郁等精神类疾病的探索上前景广阔。以帕金森病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多表现为“震颤、肌强直、面具脸、短促步态等”,以老年人居多。DBS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其效果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证实。
最早开展脑起搏器研究的医疗器械企业是美敦力。1997年,美国FDA批准美敦力将此技术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的申请。时至今日,美敦力仍在全球DBS市场占有重要份额。目前,美敦力Activa™系列产品组合包括Activa™PC双侧设备,Activa™PC双侧设备和Activa™SC单侧设备三款,已被广泛但有选择性地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或帕金森病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和强迫症等多种肢体和精神疾病。
当下,国内对于脑起搏器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中国疾控中心曾有文章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可能成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根据多位中国医生的观察,我国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10万人,到2030年患者数量将达到500万左右。然而长期以来,脑起搏器一直被国外垄断,我国完全依赖进口,较高的使用门槛和昂贵的治疗费用让广大患者们望而却步。资料显示,在脑起搏器进入中国的第一个10年,动辄数十万元的开销就将平民患者挡在了门外。相关数据也表明,1998年-2003年中国只有312位患者安装了进口起搏器;2003年-2009年这一数字虽有明显上升,但也不过1700人。
不过,近年来随着景昱、品驰等国产企业不断创新突围,原有的垄断格局正逐渐被打破。成立于2012年的景昱医疗,凭借多年DBS技术的研究经验,在治疗帕金森病、药物成瘾等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4年,景昱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被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于2016年获批上市。随后,景昱医疗又将目光投向了药物成瘾治疗,与空军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戒毒脑机芯片和戒毒脑起搏器系统,能降低吸毒成瘾后的高复吸率,戒毒脑起搏器也是世界首个脑内多靶点联合调控用于吸毒成瘾和精神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
此外,景昱医疗与华为建立合作,运用华为AI系统,实现医生与患者间的异地互动、远程诊疗。在AI辅助技术的支持下,景昱医疗陆续推出了新一代无线远程可充电脑起搏器、双通道脑起搏器和双通道可充电脑起搏器以及相关配套产品。
品驰医疗则创立于2008年,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协和医院等众多临床医院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模式。其系列脑起搏器自2000年起由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团队牵头开始研发,2009年开展第一例临床试验,2014年获得全系列脑起搏器(DBS)产品注册证,2016年取得了CE认证。品驰DBS系统的研发和上市打破了外资巨头对DBS治疗领域的垄断,也使得中国成为除美国以外,第二个能够研发、生产和大规模临床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
目前,两家头部公司都获得了头部机构高瓴创投的投资。此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则提到了发展脑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产品,推动康复辅助器具提质升级。在资本市场推动、政策红利催化,以及国产创新突围下,脑起搏器未来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