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差价”敲响警钟后,我们或许该看到更多国货品牌的闪光点
某国际品牌在不同直播间的价格差异,究竟该由谁买单?品牌方所谓的“全年最大力度”广告宣传,是否与事实不符?双11后,“面膜差价”事件成了众人讨论的热点。
如果只将该事件当做个案分析,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电商行业价格混乱、虚假宣传等不规范的问题,但之所以能引爆品牌的舆论危机,其实背后还有当今消费者在对待国际品牌的态度转变问题。
过去,中国消费者在面对国际品牌时,往往带着一种“盲目崇拜”,扮演相对“弱势”的角色。今天,随着国力日益强盛,中国品牌突围崛起,年轻一代消费者成长环境已截然不同, “洋品牌”的滤镜正被逐渐打破。
且不论超5000亿元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单以本次双11男士护理品类销量来说,国际品牌仍是占据了靠前的排名,但在仅有的十三个千万级品牌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了国货品牌——自然堂。
关注科技的朋友应该记得,今年中国已连续发射了天舟二号、天舟三号飞船,为空间站的航天员运送物资,其中就包括了自然堂男士喜马拉雅冰川保湿露等在内的多款清洁护理和护肤产品。早在2013年,自然堂母公司伽蓝集团就已与中国航天展开合作。随着多年的研发努力,在2019年12月正式投产。如今,消费者可以享用到这些航天员同款产品,所体会的这份荣耀与满足,更是远超其价格之外。
是发力科技,还是玩“价格游戏”?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立场,更尊重消费者的品牌,才能真正赢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