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农创客喜迎丰收季,度小满助力乡村振兴结硕果

2021-09-30 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次阅读

金黄的麦浪,瓜果的飘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这样的收获格外耀眼。在田间山头,在乡下农村,创富带头人们依托普惠金融带领村民开启一片广阔新天地,精准的金融服务触达到乡村产业的每个环节,渗透到乡村振兴事业的每个角落。在中国第四个农民丰收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当代金融研究杂志社主办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展示活动”,记者采访了度小满金融“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免息贷款项目帮扶的四位农创客,通过他们的不凡经历,展示乡村振兴百年大计的壮美画卷,活动由度小满金融提供支持。

火红辣椒映出“红火”日子

“没有老杨,就没有三磊子村的今天。”

在丰都县龙河镇三磊子村,提起杨长兵,几乎每个农民对他都是赞不绝口,这个帮助他们增收的扶贫专干,如今已经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2017年,一直在外地从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生意的杨长兵选择了回乡,为了解决当地辣椒滞销的问题,他决定自建工厂。但杨长兵是门外汉,想打通农产品的销路并不容易,建厂初期,杨长兵没少吃苦头。

“每天都得跑餐馆、去超市、谈食品加工厂,还好自己有一点销售经验,积累了一些人脉”。回想起自己创业初期的经历,杨长兵还很感慨。

随着事业蒸蒸日上,杨长兵也扩大了收购的规模,解决了村民就业的问题,但却也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动辄几十万的收购资金,从何而来?

2019年,度小满金融“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农免息贷款项目了解到杨先兵的故事,为他送去了免息贷款,使其有富余的资金继续收购辣椒。如今,他的汇金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已被评为扶贫示范车间。年平均收购农户的辣椒达200吨,惠及全镇1000余户农户,越来愈多的村民开始走上了辣椒种植路。

特色山货搭上电商快车

对于乡村创业来说,资金能解决的远不止后端采购的问题,从种植到生产,从销售到回款,每个环节无不是在和资金流做较量。这一点,90后小伙孙永盛感触颇深。

孙永盛,“山水隘口”电商平台负责人,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24岁的他从外地返乡,立志作出一番大事。

和三磊子村一样,有着中药材、茶叶、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的秀山县隘口镇也面临着找不到销路的问题,看到家乡的窘境,本来只是开电商小店的孙永盛尝试扩大范围,将家乡的好物通过电商销售。

2018年7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孙永盛整合了资源,注册了山水隘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全镇销售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山水隘口”。

虽然公司开了起来,但让相对保守的村民理解并接受“电商”这个新鲜事物,并不容易。

“他们习惯了以往的贩卖方式,根本不会主动把产品交给我们去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所以我们只能一对一对的上门去讲,去收。”孙永盛对当初拓展业务的场景记忆犹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永盛不懈的努力让村民看到了成效,渐渐地,隘口镇的村民发现,有了电商,他们不用大费周折就能将山货卖个好价钱,于是开始纷纷响应,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找到孙永盛要将农产品卖给他。

但创业的困难不止于此,因为电商平台回款是有时间差的,孙永盛必需有足够的资金去首先付给农户,但包括合伙人在内,家庭条件都一般,一下拿出几万给到农户不现实,这也导致了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严重的断层。

在孙永盛等人为资金愁容不展的时候,度小满金融“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免息贷款第一时间为其送去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让创业之路得以维系。

不仅如此,度小满还帮助孙永盛做起了直播带货。在孙永盛电商平台的带动下,全镇的核桃、金银花、黄精等产品纷纷搭乘电商快车,“飞”向了全国市场,爆款单品每天能达到5000多单,去年“山水隘口”电商销售额达到3300万元。

助农热血酿出家乡果酒产业

在农村,一个人富起来并不难,但要让整个村字都能够持续致富,考验的是产业带头人的勇气和毅力。

年产值3000万元,纯利润约600万元。在外做生意多年的魏中宁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老家经营么大规模的酒厂。如今的魏中宁不只是桐元村的村干部,更是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摆渡人”。

2004年,魏中宁响应家乡号召,回到万州桐元村当上了村干部。凭着过人的经商头脑和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精神,魏中宁很快就猕猴桃产业的中坚力量。

猕猴桃是桐元村的优势产业,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猕猴头出现了滞销的情况,2013年,铜元村140吨的猕猴桃堆积如山,农民信心大受打击。为此,魏中宁跑遍市场、打遍电话,最终万州一家酒厂答应收购这笔猕猴桃。

而这次滞销事件也让魏中宁恍然大悟,延长保鲜周期,畅通销售渠道,拓宽产业链才是让猕猴桃产业持续下去的关键。

2014年,桐元村举全村之力修建了铁峰山酒业有限公司,也让村里欠下了一笔不小的外债,但幸运的是,凭借优质的猕猴桃原材料,工厂酿出来的猕猴桃酒,色泽晶亮透明,香味浓郁,销量也上来了,农民喜笑颜开。

村民的喜悦让魏中宁更有信心。在2019年获得“小满助力计划”帮扶后。他还带领铜元村实现了产业模式多样化,除了依靠种植猕猴桃增收致富,还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养殖和观光旅游。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返乡创业群体一带多,多带广的产业推进模式在乡村振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从创业扶持到贷款担保,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让杨兵、孙永盛、魏中宁这样的返乡农创客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味独活草种出致富“良方”

不同于杨兵、孙永盛、魏中宁这样返乡创业者,巫溪县红池坝镇铁岭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田从出生以来就一直坚守着家乡的这片土地,而其致富之路也更为艰难,铁岭村产业匮乏,当地农民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红苕等传统经济作物,土地产出效益低,实际收入少,脱贫已是不易,致富则是难上加难。

2006年,时任村会计的李永田决定改变村民长期以来只种传统经济作物的习惯,拓展经济效益高,适合做中药配方的独活做为主要作物。但一味地投入、全村的质疑再加上一心扑在产业上疏于照顾家庭,使其与妻子产生了分歧。虽然抗住了压力,但妻子的离开让他内心彻底决堤。

“那时候整夜的睡不着觉,一躺下就满脑子事情头痛,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有想过放弃,真的是有点不想做这个事情了。”

经过了一段黑暗岁月,李永田选择收拾好心情,继续出发。凭借“一年生”的生长属性,独活在一年内就能完成生长周期,加上李精心管护,近100亩的独活种植基地里,第二年初春,就迎来了丰收。第一笔就卖了3000多,让村民羡慕不已。

2007年,不少农户自发跟着李永田种植独活,他也顺势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加之市场需求量大,独活价格也是稳中有升,参与种植的农户也渐渐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尝到了甜头。到2016年,铁岭村独活种植基地亩产可达500斤,亩产值可达2000多元,远远超过传统经济作物效益。而为了实现更大的价值,李永田鼓励农户将独活和玉米进行套种。既不影响玉米产量,还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入。

2019年,在度小满金融“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农免息贷款的帮助下,他大力推广的独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40余亩。李永田还成立了药牧融合产业扶贫基地,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化肥和技术指导,并统一组织收购和销售独活,让每一个农户销售终端得到保障。

从种植到销售,从拓荒到扩建,一位位农村创客们尝尽了创业的艰辛,却也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这喜悦不只是自身能力和收入上的跃升。更是来自共同致富的村民感激。度小满金融“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免息贷款项目提供的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像是一汩活水为田间的作物注入生长的活力,让农户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