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利好频频,年内涨幅超过80%,细分龙头欣锐科技迎来产业“良机”
氢能源产业链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wind氢能指数年内涨幅已经超过36%,成为年内的热门板块之一。板块个股表现也非常亮眼,比如华昌化工年内涨幅超过200%,厚普股份年内涨幅超过120%。
板块股价大涨背后,是市场对于氢能领域的持续看好,银河证券指出,今年陆续出台的多个重磅文件,提出对氢能发展的前景展望。多地发布“十四五”氢能产业规划,布局未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政策均体现出对氢能产业的大力扶持。
作为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控——车载电源细分领域下行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欣锐科技年内股价上涨超过80%,其产业地位正在逐步被市场所关注。
产业政策利好不断
8月31日,多家氢能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五部委《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政策是对去年开展示范应用通知的呼应,明确了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名单(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城市群)和示范应用期的补贴执行规则、条件等要素。至此,中央层面的燃料电池补贴政策框架已全面确立,行业发展迎来新阶段。
8月10日,工信部表态将支持发展零碳排放的氢气发动机,同时还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氢气内燃机。
更早之前的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和能源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了示范城市和“以奖代补”的方式。更是在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将氢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为前瞻谋划的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地方政府也在抢滩布局相关产业,8月23、26日和31日,北京、上海和广东牵头申报的京津冀/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此前北京表示要在2025年前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上海也规划建设加氢站接近100座,形成产出规模近10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
“中央层面的示范应用启动,奠定了中期行业补贴的格局,为产业发展鸣响了‘发令枪’,预计在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下,行业发展将全面加速。”中信证券分析师祖国鹏表示。
事实上,一些国有企业也在大手笔加注氢能源产业,在不久前中国石化中期业绩会上,公司总裁马永生就表示公司“十四五”期间发展氢能的思路有:一是规划建设加氢站1000座,加氢服务能力达到20万吨/年。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累计制氢产量超百万吨。三是聚焦氢能交通领域和绿氢炼化。其中,在氢能交通领域,要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氢气制备、储运及加注网络;在绿氢炼化领域,要促进炼化企业转型脱碳,实现炼化行业绿氢利用规模全国最大。通过以上努力,争取“十四五”末,公司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万吨以上。
细分龙头迎来产业良机
随着电动车的兴起,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产业链已经在资本市场掀起风暴。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背后,是资本对于电池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的长期看好。
氢能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氢能制备,中游氢能储存和运输以及下游的氢燃料电池和工业领域等应用,与电动车等产业相似,氢能产业的发展最有潜力和最受益于政策的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以及其上游核心环节——燃料电池。
2050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燃亮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近年来氢能源汽车都保持了较高的销量和保有量增速,2016年和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3%和114%。
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污染小、噪声低、充能快等优势。2020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42亿美元。成本端,燃料电池降本空间大,据银河证券测算,2020-2030年每年系统成本下降14%左右。长期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仍将是燃料电池市场的增长主力。根据预测,2020-2025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16.64%,2025年将达到90.5亿美元。可以看出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机构也普遍看好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燃料电池系统由电池堆(膜电极、双极板等)和支持系统(空压机、加湿器等)两部分构成,其中燃料电池电堆是由数百个CELL叠加而成,串联数量过多有控制维护困难等问题,电流特别大将带来成本上升、体积增加等问题,因此车载燃料电池系统中必须配置DC/DC升压转换器(简称DCF,DC/DC Converter for Fuel Cell )对电堆和高压系统之间进行功率/电压匹配。DCF是一类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装置,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
不少公司已经开始重点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在订单营收利润等方面有着质的突破,甚至逐渐成为其支柱展业之一。
其中,燃料电池方面的龙头公司亿华通,最新中报来看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367.28%;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4605.46万元,已在扭亏转盈的边缘。
而另外一个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环节DC/DC升压转换器,则是细分龙头欣锐科技有着较大优势,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控——车载电源细分领域下行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欣锐科技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业务始于2010年,于2016年定义了开发DCF的四项基础要求。11年的深耕和专精,使得公司目前产品在整个燃料电池车市场市占率达30%以上,主要客户有亿华通、捷氢、清能、潍柴等,产品毛利率达40%以上。
2021年上半年,公司氢能源燃料电池车业务实现收入7955万元,占比20%。欣锐科技氢燃料电池车产品主要壁垒在于碳化硅的应用以及车规级的运用达标,另外,公司在价格方面在市场上最具竞争力。
在氢燃料电池方面,欣锐科技积累了全链条的相关技术经验,目前公司已有的相关燃料电池配套产品有DCF(DC/DC For Fuel-cell),PDU(高压配电单元)、DCL( HV-LVDC/DC)、MCU(空压机电机控制器)、OBC(双向6.6KW OBC)等其他的控制器,以及相关产品的集成。同时,公司在电转氢、氢转电的过程中均有参与机会。
欣锐科技作为车载电源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以及业内唯一上市公司,依靠多年的技术沉淀以及客户积累,有望在国家双碳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车市场的多重利好刺激下实现快速发展。
2021年上半年,欣锐科技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238.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87.8万,同比增长111.08%,成功扭亏为盈。受公司产能利用率和销量的回升影响,公司产品毛利率亦较去年同期大幅回升,综合毛利率达到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