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租晓楼深度专题《产业迁移桥头堡——飞地经济研究》
十三五期间,作为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短缺、推进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抓手,经济飞地、产业飞地模式在我国全面铺开。从京津冀的雄安新区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再到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均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十四五开局在际,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要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那么作为产业转移,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有有何发展机遇?本期晓楼推出《产业迁移桥头堡——飞地经济研究》专题,与大家共同分享。
本期专题报告开篇分析认为,从总体看,飞地经济成因主要有三类:一是集约用地,部分大城市因为人口过于集中,交通、环境等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产业用地空间不足,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土地,转移部分产能,输出品牌模式,如深汕合作示范区;二是优势互补,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如苏通(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三是产业迁移,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由于飞出地城市功能变更,产业结构调整,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由飞地接纳部分产业功能,如雄安新区。且一定程度上,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深汕合作区,向东再造一个深圳。雄安新区,向南再造一个北京城。”在政策引导下,雄安新区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排解首都城市病,从目前吸引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国人保等科技、金融巨头纷纷入驻的产业聚集情况来看,有望成为河北地区经济崛起的一大跳板。推进深汕合作区在于“振兴粤东西北”并缩小与珠三角核心区域差距,此外深圳还在湖南、新疆、陕西、黑龙江建设飞地打造工业园/产业园。发展相对较平衡的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主要“飞出地”,共建园区数量以南通、盐城和嘉兴的居多。
飞地经济的概念始于本世纪初,以经济较发达区域,用地需求骤增方为飞出地,以经济欠发达区域,土地资源较宽裕,资金、技术、配套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紧缺方为飞入地。在飞地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大事件包括:2011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设立、2017年雄安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以及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设北上海“飞地经济”,等等。
在政策层面,国家层面上从产业转移、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角度,一直对“飞地经济”给予大力肯定,各省级地方政府也将飞地经济模式,视为资源导入、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例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紧扣建设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积极推进“飞地”建设,融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推动一体化。
飞地经济按推动角色、合作方式、利益分成可以分为七种类型。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正式揭牌,被认为是深圳的第“10+1”区,它既成功解决了深圳空间发展问题,也较好解决了汕尾缺乏经济发展的先进管理技术和资金问题。在利益分配上,深汕特别合作区在2015年前、2020年前分别可获得100%、75%的分成收入,此后变为50%,其余由深圳市、汕尾市平分。另按照属地原则,深汕区取得的政府土地出让的净收益,除一小部分留成给汕尾市外,大部分返还深汕区。
报告最后晓楼分析认为,企业在飞地经济中存在业务扩张、模式重塑、产业链重塑以及成本收缩的四大机遇。例如在深汕合作区,各关键领域都能看到深汕城投、深高速等深圳企业的影子,同样上海飞地园区投资、建设、运营中,张江高科、外高桥也都是积极参与者。并且飞出地企业以品牌、管理、渠道、技术等与飞入地资本、土地相对接达到了轻资产的效果。在产业链重塑方面,深汕合作区还打造出了深汕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海洋产业研发中心项目、三大数据中心以及小漠国际物流港、华侨城文旅小镇、代表:深汕大学城等多个大型案例。此外,企业进入飞地后,与经营相关的土地、人力、税费三项成本也将获得压缩的空间。
关于晓楼
好租旗下晓楼是中国专业的商办数据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好租的大数据服务能力,为投资者、开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资产持有者、资管公司等行业伙伴,提供从商办类土地投资、产业分析、产品定位、可行性分析、营销指导到资产退出的全产业链数据可视化查询、顾问系统定制。现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30+城市的60000+栋楼宇,日均动态监控600000+㎡。2020年11月,好租晓楼创新升级数字化产品与服务,重磅发布升级“楼宇经济”、“产业标签”、“租户数据”三大模块,新增宏观经济与政策智库,为楼宇经济的数字化产业升级提供更优解,准确率达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