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00家公司倒闭,他们是如何转危为机越活越火的?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疫情爆发以来,已有逾1000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
疫情席卷了各行各业,农产品的销售经营也遭遇重创。一直以来,农产品销售就存在“储运难”、“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农业经营主体也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疫情来临,行业储存、运送的短板更是暴露无余,各地农产品滞销的新闻诸见报端。支付宝、拼多多、网上农博等电商平台纷纷发起发起爱心助农活动,缓解滞销压力。
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一些农户/品牌方却没有受疫情的影响,反而转危为机、越活越火。那么,他们都是如何把握住“机遇”的呢?
一天两三千的销量
农户借力网上农博高速起飞
朱红波经营的老道农场位于武义县履坦,主要出售林间放养的土鸡土鸭土鹅,价格高于市面同等禽类。相比价格,朱红波更看重的是品质安全。
老道农场的土鸡鸭虽然价格高,但一点不愁销路,“味道是吃得出来的”。他的客户遍及江浙沪地区,基本都是靠口碑传出去的。
▲朱红波原先的做法很简单,找一块木板用黑字写上自家的产品,就算“推广”了
疫情的爆发对农场还是有些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村口封了道路,几十斤的玉米饲料要靠他自己背,订单上也有不小的冲击。机缘巧合之下,他的禽蛋上了网上农博平台。
为了能快速出单,朱红波积极参加平台举办的各种培训、运营支持活动。从品牌打造,到包装设计,再到物流服务……入驻平台以后,朱红波学习了农产品电商销售各环节的门道。
▲朱红波在打包快递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他的禽蛋从“放养状态”逐渐有了品牌化的感觉,后台的订单量开始一天比一天多。
“除了我原先的口碑用户的销量以外,通过平台出去的订单量是我之前的5-15倍,最多一天能达到两三千的销售额,非常可观!”
旨在助农、保民生——网上农博对农业经营主体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像朱红波这样积极参与的农业经营者不在少数。
▲朱红波家的产品在网上农博直观清晰地展示销售
朱洪波的老道农业禽蛋,从最初面向的本地口碑用户现在最多一天两三千的销量。没有花一分钱的费用,朱红波的农产品就这样被销往全国各地。
仁智馒头销量告捷
开辟数字化转型“新赛道”
疫情过后,如何助力本地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是桐庐城南街道关心的头等大事。桐庐城南街道积极寻找、主动出击。通过和桐庐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洽谈合作,借助
网上农博平台对仁智村的酒酿馒头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打造。酒酿馒头一经上线就卖出了1800个的好成绩,仁智村馒头产业复工复产情况超出预期。
仁智村是桐庐以做酒酿馒头发家的村子,所产的酒酿馒头主要是供当地酒店、农家乐、旅行社以及本地宴席使用的。平均每天销售的约20000个酒酿馒头带动了当地农家小吃产业,成了当地很多农户快速增收的来源。而爆发的疫情直接冲击了村里的馒头产业。
桐庐城南街道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一直以来对酒酿馒头需求旺盛的酒店、农家乐等都未恢复正常开业,各种结婚等办酒都推迟,导致馒头需求量剧减。
目前村里从事馒头的基本上都待业在家,或者是找了一些兼职暂时维持收入,只有一家目前还是在陆续生产的,也从原来一天2000个降到现在一星期2000个左右,大部分从事馒头生产的村民只能歇业在家,复工复产面临巨大挑战。
为促进酒酿馒头的销售,助力仁智村馒头产业的复工复产,桐庐城南街道积极寻找、主动出击。通过和桐庐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洽谈合作,借助网上农博平台对仁智村的酒酿馒头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打造,并结合互联网营销手段开展推广,
利用大数据进行潜在客群分析,一经上线就卖出了1800个馒头,仁智村馒头产业复工复产情况超出预期。
在桐庐城南街道的统筹下,仁智馒头借力网上农博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提升了品质,也为加速产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和农产品消费渠道多元化,农产品销售的数字化升级成为趋势。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运作率较低、农产品安全仍需要市场重点监管等问题,运用数字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农产品市场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