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赣企非常行动 江铃速度背后江西作风
专列再发67台!江铃负压救护车又赴抗疫一线。
仅9天,已发出100多台江铃负压救护车驰援抗疫一线。
今天(2月12日)下午,装有67台江铃负压救护车的江西专列增援湖北,这些救护车将投入湖北省10多个城市的抗疫一线,大大缓解病患转运的难题。

我们值得铭记,在时下疫情紧张的荆楚大地,"江铃救护车"成了江西援助湖北的一个重要标志,承载着江西与湖北并肩战疫、共克时艰的真情实意,更承载着江西助力全国一盘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与决心。
我们不会忘记,在抗疫前线最危难的时刻,2月3日,江铃人星夜兼程,将全国第一批20辆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火速运抵武汉火神山医院,其中2辆早已于2月1日提前送抵武汉,其速度甚至比火神山医院建成还早了24小时。
世人瞩目的江铃速度背后,是江西加快建设"五型"政府、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成效,是"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作风!

非常时期非常行动
疫情肆虐!武汉告急!时间拉回到1月23日(大年廿九),国家工信部向江铃紧急下达生产任务,要求江铃尽快生产一批负压救护车支援防疫一线。
如果在平时,负压救护车需要一个多月的生产时间,更何况江铃当时还面临物料库存少、供应商停产、物流运输管制、员工放假等诸多不利因素,怎么办?疫情就是命令,生产线就是战线!以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铃股份董事长邱天高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向全厂职工以及上下游供应商吹响了"集结号",火速成立了生产性物料保障、生产及发运、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等工作小组。江铃股份第一执行副总裁金文辉负责带领江铃股份执行层坚定推进,高效执行,各工作小组24小时滚动推动供应商物料及生产排班、物料收储和生产、发运安排,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闻命而动的江铃集团15家上下游企业3500多名员工放弃休假、主动请战,陆续返回车间投入生产。除夕之夜,江铃车间内灯火通明、机器轰鸣。
1月27日,邱天高看望一线员工时强调,"非常时期,我们要采取非常举措;全力以赴确保救护车高质量交付,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1月28日,江铃股份决定,向武汉无偿捐赠10辆江铃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
1月29日,第一辆江铃负压救护车正式下线。
2月1日,江铃接到生产任务函:尽快生产并交付40辆负压救护车,并确保在2月5日提供给重点地区。同一天,此前应工信部要求紧急生产的第一批负压救护车,首批两辆完成全面检测,先期抵达武汉,支持火神山医院的病人转运,这是全国最早驰援武汉的负压救护车。
2月3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为江铃车队授战旗,激励江铃战队不负使命、永做先锋,当日傍晚,18辆江铃负压救护车驰抵武汉,投入抗疫一线;2月4日,2辆江铃负压救护车发往湖北黄冈……到2月5日,江铃已交付53辆救护车,圆满完成了工信部下达的首批40台任务,创造了此次全国战疫中的江西制造奇迹和又一中国速度。
2月6日,江西省委刘奇书记到江铃调研救护车生产情况,看望一线员工。高度赞扬江铃广大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组织性、战斗性和奉献精神,要求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全力以赴,确保生产质量,体现江西制造水平。江铃员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召必回、战必胜"为己任,全力以赴投入救护车生产。
抗击疫情再立新功
在救护车生产方面,江铃是我国最大的生产厂家。据统计,江铃生产的救护车在全国占到了60%以上。江铃负压救护车核心部件主要有负压净化消毒系统、集成供氧系统、车载配电系统等。负压救护车的驾驶舱与医疗舱是隔断的,医疗舱内为负压舱,通过自主研发的负压排风净化装置,使车内气压低于车外气压,保证车内空气不会向车外逆向泄出;通过新风装置,使车外进入车内的空气都是净化的新鲜空气,保证每个医护人员头部有新风导入。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患者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医护人员与病人间交叉感染的几率。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江铃承担驰援武汉、驰援湖北、驰援全国的重大生产任务。长期的技术积累、完善强大的生产配套系统、成熟完备的人才体系,关键时刻释放出了力量。据了解,2003年SARS病毒肆虐期间,江铃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开发出全国首辆SARS福特全顺救护专用车,创造了当年非典期间的"江铃奇迹"。2010年,江铃自主研发的负压救护车技术在国内率先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江铃集团改装车公司和研发负责人成为《国家救护车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在甲型H1N1流感等多次流感防疫攻坚战中,江铃负压救护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病毒在病患转运过程中的扩散,又一次成功创造了"江铃奇迹"。 除救护车外,江铃医用废料转运车、密切接触人员转运车、疫苗冷链运输车、消毒车、防疫车、体检医疗车等"抗击疫情"专用车型,凭借优异的性能和卓越的品质,在国内专用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疫情还在持续,工信部又下达了新的任务。江铃将持续统筹调度,推动供应链、作业链协调运行。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努力提高交付效率,多措并举、想方设法满足各地对救护车的需求,为共同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再立新功。
速度背后江西作风
从1月22日盘点物料、1月23日启动生产算起,到2月1日两辆负压监护型救护车先期抵达武汉。用不足10天的生产时间,就完成了一般情况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改装任务。江铃股份第一执行副总裁金文辉说,速度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切实高效的推动力,是工信部、省工信厅、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市工信局等各级系统的鼎力支持。如省工信厅专门派出一名处长在公司蹲点,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商春节复工、车辆进出、物资通关等实际困难。
这是政府与企业心手相连排除万难的一个缩影。令人惊叹的江铃速度背后,是熠熠发光的江西作风: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实干、思路开阔、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着力打造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以良好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土壤。
汽车生产包括救护车生产,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领到任务时,江铃最大的问题还是供应商假期停产,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在湖北,其中江铃股份就有18家一、二级供应商在武汉,难以复工,有些零部件还来自国外。为此,江西省工信厅向湖南、广东、上海等11个省市分别去函,请求支持江铃相关省外配套企业40家复工复产,得到大力支持。在工信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下,相关企业开始复工,并对零部件向南昌的转运给予通行便利。
"从2月1日至今,仅发出的工作联系函就有20多份,协调外省企业近40家,省内企业18家。"江西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干部曲波说,为了确保救护车能够及时生产交付,他和同事们始终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个问题接一个"破障清路"。
服务复工企业,省市领导和各级职能部门都在积极主动作为,对此江铃人深有体会。2月3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深入江铃负压救护车生产车间,督促指导生产工作,看望慰问一线职工。他指出,江铃干部员工舍小家、顾大家,放弃春节休假,坚守岗位、勇挑重担,加班加点赶制救护车,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要继续推动生产经营、研发创新、企业管理等上台阶,不断打造江铃品牌,展示江铃人风采。1月29日,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胡晓海来到江铃调研救护车生产情况,为江铃人点赞鼓劲:"江铃重任在肩,你们做得越多,对国家防疫工作贡献就越大。"
同时,南昌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蹲点帮扶,协调解决设备、原辅料、用工、资金、运输及用能等实际困难。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做好"六稳"工作,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复工复产、扩大产能开辟绿色服务通道……这些非常时刻、艰难时期服务企业的真招实招,给江铃生产车间不断注入了澎湃动力,也使江铃救护车驰援湖北跑出了加速度。
实际上,"顶层设计"已经先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个由商务部牵头,江西、河南等九省联动的保供应协作群不分昼夜工作,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保障湖北,特别是武汉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在江西,由省委省政府成立保障湖北供应领导小组,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以江西制造助力湖北防疫大局。
2月4日,江西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20条政策措施》——加强对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的扶持、扶持实体企业渡难关、以扩投资为重点稳需求、加大企业稳岗和就业促进力度……政策真硬核,措施超给力,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了条件,提振了信心。2月8日,省商务厅也发布重要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按照建设"五型"政府的具体要求,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接到运送救护车需求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西车站第一时间响应,快速组织调度,协调好空车、货位、装车、挂运等工作,保证专业装载车辆及时配空取送。
中国铁路南昌局为该趟班列开辟绿色通道,协调调度指挥以优先放行、优先解编、优先摘挂的"三优先"原则,全力确保本批救护车尽快抵达目的地。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江铃速度的最直观反映,就是政府工作人员效率更高了,革新的精神更强了,办实事的劲头更足了,以实干立身、凭实绩说话,正推动江西努力创造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无愧革命先烈的更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