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需回到农民根本 植医堂充分践行持证上岗
农药生产供应与安全使用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农药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政策趋严,环保高压态势下,如何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寻求保全并在逆境中突起,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肩负社会责任,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8年中国农业部提出农药化肥零增长政策,虽然给农资农药行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保安全措施的推动,但目前国内农业行业依旧存在着投机取巧、产品环保不达标等违规情况。
植医堂项目在开展最初,董事长谢祥其曾强调:“要充分响应国家互联网+农业的号召,将绿色防治、安全防治的理念逐渐渗透进农村大地的每一处角落。帮助农民将实际生产依托于正规科学的手段,以及教育农户进行自发性绿色安全防治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达到双赢局面。”建立植医堂的初衷,就是希望整合农药行业的优质产品、优质植保专家、优质农技服务,加强行业集成化、专业化,肩负起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需回到农民根本 充分践行持证上岗
植医堂始终坚持:“从本质上,农资是为农业本身服务的。”但不少企业只看到了行业的利润,忽视质量。尽管新《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要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但监管实施难以顾全方方面面。
近日,关于农药管理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重点强调,加强农药经营标准化,全面推行开方卖药持证上岗。
关于这点,早在植医堂建立伊始,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农资、农技等服务必须往专业化发展。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产品选择和使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很高的技术含量。植医堂的植物医生均具有高等植物健康与医学基础,精通植物生长发育,掌握农作物健康种植、农作物病害医治、农作物害虫防控、农作物田间杂草灭除的系统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且经由平台严格遴选,具有从事植保资格认定证书。
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补齐传统农业服务缺口
从农民的角度上来讲。种植什么作物?怎么种?取决于挣多少钱?省多少力?而这些,都需要帮助和指导。因此植医堂,瞄准了农业技术服务的市场。这在目前,已经成为农资行业的重头戏。同时,对于农民种植技术的需求、农资产品的系统化配置等都成为新时代的新助力和新需求。
不同于传统农业,植医堂通过互联网广泛连接全国的种植大户和植保专家,探索在线处方、远程会诊等农业健康诊疗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农业诊疗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连接能力,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全方位融合,互联网医院能够打通“诊疗—购药—保健”三大领域。
通过“线上+线下”、“普惠+定制”的方式,涵盖从在线挂号、在线处方、网上药房、保健医生等环节;植医堂通过与药监局同步联网共享实现平台农资电商建设;规模化连接全国各地植保专家提供普惠性农作物诊治服务;打造线下专业植保团队为农户提供在线预约,下乡定制化保健服务;在未来植医堂将瞄准大数据,通过积累海量用户资料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公司服务能力开展个性化诊疗方案,提升整个农作物就医过程中的针对性服务效率;
专业化为第一步,能深化企业才能更好地服务
虽说互联网发展已经在往成熟的道路上发展,但颠覆农业经营的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好专业化正规化的农资农技服务平台只是第一步。从现阶段农户真正的需求来讲,除了开方卖药,没有线下的农资服务团队,到底是做不通的。这取决于当前农村市场的网络普及程度及种植户的消费观念。这也是几乎所有农业电商平台都埋头线下的原因。
用电商的方式做农资,还是没有摆脱“卖产品”的思维模式。植医堂董事长谢祥其曾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农业局主办召开的《2019年永修县农民教育培训统防统治培训会议》上强调:农资的未来,在服务。我们可以把电商当作农技服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更多的精力需要放在服务本身。植医堂始终认为:“平台,只是服务的工具,服务才是我们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