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银行微贷中心推行“阳光信贷”助力小微民企梦想成真
承德银行微贷中心——是承德市的父老乡亲们记在心里、挂在嘴边的一个特殊朋友,尤其是那些在它的帮助下过上好日子的乡亲们,不管是街头路边的小商小贩、还是那些正在创业的小微企业、亦或是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走进承德银行微贷中心,墙上数十面鲜红的锦旗,话少言深,无声的倾诉着过往的情愫与故事;桌角一封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满的记录了客户的感激和谢意,一股温暖之意跃然心头……
把规矩立脚下,让自己坐得端、行的正
“您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肯定不会收的,咱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您要是再这样不但贷款办不了、恐怕连朋友都没得做喽”承德银行微贷中心客户经理小李在电话中半开玩笑的轻声说道,直到电话的另一头无奈的挂断。在笔者的询问下,小李才有些无奈的道出了原委。原来,刚才是一名贷款客户,听说她刚刚休完产假回来上班,为了表示感谢通过微信给她转了几百块钱,可好说歹说还是被李佳珊委婉拒绝了。据了解,这个客户当初着急用钱却没有门路,小李了解情况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为他办理了贷款,客户非常感激,听闻小李有了宝宝所以一定要表示点心意,结果三番两次都被拒绝了。“这有啥好说的,这是我作为一名承德银行人的本分啊,客户要是真的想感谢我啊,多介绍几个客户比啥都强!”面对笔者的刨根问底,小李有些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其实真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简单的希望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毕竟人家不仅帮自己解决了困难,而且忙前忙后的挺不容易,人心都是肉长的嘛。”经营一家文具用品商店的高先生言语诚恳的说道,他也同样有过被“拒绝”的难忘经历。

“把服务客户、方便客户、对客户负责作为第一目标,保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客户关系,这是我们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所有客户的责任和承诺。”承德银行微贷中心负责人韦占国总经理坚定的说。坚持思想先行、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模式,用“机制”代替“人治”。把思想的引导做在前面,让员工“不愿为”。成立之初便确定了 “定得住定力,耐得住寂寞,防得住风险,扛得住压力”的工作作风;提出了“不喝客户一杯水,不吸客户一支烟”的阳光信贷模式;每月至少组织三次以上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和一次考试;每周二、五全体员工对总行下发的文件、制度、典型案例等进行学习,引导员工严守纪律底线、廉洁底线。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让员工“不敢为”。积极开展内部自查、互查教育、定期检查等,对员工违规操作、违规放贷、收受客户“好处”的,从严从重进行处罚,营造违规必罚、责任必究的高压态势,让合规执业、廉洁执业成为员工心中的警戒线和高压线。不断完善岗位制衡机制,坚持“双人四眼”原则,让员工“不能为”。贷前,每笔贷款均采取主、辅调双人调查、互相监督的方式开展;贷中,每笔业务必须由团队内部全体人员进行内部审议,在内审过程中给予每名团队成员不同的审查任务,做到兼听则明;严格审批流程,层层把关,确认各项决议均已落实后,由后台落实人员及复核人员最终到达中心主任,形成对整个放贷环节的有效监督。

把阳光藏心底,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
“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几个孩子为了我的事忙前忙后的折腾了好几天,一顿饱饭也没吃、一口水都没喝,我这心里头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啊……”家住宽城县的李女士面对笔者的询问,话里话外都流露着对承德银行微贷中心的感激之情。李女士是邻里们有口皆碑的“女强人”, 单身的她自己靠经营服装生意供孩子上学,扶养年迈的父亲。年关将近,旺季到来,可是刚刚为父亲支付完一笔医药费的李女士却因为没有备货资金发起了愁。承德银行微贷中心客户经理小徐了解情况后,被李女士的坚强、孝顺和人品深深感动。在他的眼里,为一个靠自己双手供养孩子、孝顺长辈的人提供帮助,是承德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解决李女士的燃眉之急,小徐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帮助林女士准备资料、填写申请、晚上加班整理数据、分析风险,在同事们的帮之下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将资金发放到位。“好几次想请他吃顿便饭,结果都被人家委婉的拒绝了,这一来二去的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每次想起这件事,我这心里头都热乎乎的。”李女士乐呵呵的说道。

如李女士这般的例子还有很多,或许这才是承德银行微贷中心最让人称道之处,不仅打破了大部分银行重抵押、看担保、审批时间长的门槛,而且更注重从企业和百姓的信誉、人脉、品德等“偏门”着眼,真正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为了方便客户办理业务,该行立足小微客户的特点,引入国内先进的微贷技术,在承德辖内主要县、区设立了10个微贷团队,陆续推出了农易贷、居易贷、租金贷、农户联保、政银企户保等许多特色鲜明、办理便捷的微贷系列产品,成立以来累计为3600多户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发放贷38亿元以上,让那些缺资金少门路、没担保没质押的小微商企、居民百姓们有了依靠。
或许,在承德的银行微贷人的眼中,上面发生的不过是一些理所应当的小事,可正是这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真正让承德银行微贷中心这个名字,在老百姓的眼里和心中有了不一样的地位与分量。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