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海信推出“更好的OLED”,四点质疑不攻自破

2019-03-08 来源: 未知 作者:admin 次阅读

究竟做不做OLED电视,外界一直想要海信给出一个答案,海信则是用行动回应:当然。

3月7日,海信召开“OLED技术成果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在OLED领域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通过六重防残影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困扰OLED多年的“烧屏”等难题,全面提升暗场细节、运动画面流畅度以及亮度、色域、对比度等核心指标。

应用海信自主技术的55吋、65吋A8系列OLED电视此次也得以面世,通过产品的展示,海信不仅证明中国有了“更好的OLED”,也事实上回应了外界的4点质疑:

其一,海信做OLED并不晚。

有观点认为,海信现阶段涉足OLED为时已晚,理由无非是格局已经形成、站位已经完成,但从事实情况来看,OLED市场还远达不到成熟,特别是在国内。

以2018年彩电市场的销售状况为例。2018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超过4700万台,作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中国市场的OLED电视规模仅在约20万台左右。即便放眼全球市场,出货量达到2.21亿台,OLED电视也仅在250万台。

从这里来看,OLED电视仍处在培育期,这个阶段需要有更多的头部品牌参与其中推动产业发展,也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这也是海信入局的意义所在。

相应的,就上游面板供应情况来看,此前全球只有一条8.5代OLED面板生产线,位于韩国的LGD工厂,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多品牌的供应需求。但LGD随后在广州投建了全球第二条、中国第一条8.5代OLED面板产线,并将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上游完全可以更好地满足下游整机厂商的需求,也需要海信这样的头部品牌释放逐渐爬坡的产能。

其二,海信做OLED有技术。

看似更有力的质疑表现为对海信OLED相关技术的质疑,认为海信在液晶、激光产品上虽有独到之处但OLED并无积累。不过,这只是由于对海信的不了解。

2010年,海信作为唯一一家电视企业参与了国家科技部863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承担了大尺寸AMOLED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项目,并于2010年和2012年成功开发出了12吋和15吋OLED电视样机。此后,海信围绕OLED材料、器件、驱动、画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并在OLED驱动系统设计、OLED显示器结构、曲面OLED模组以及OLED使用寿命、对比度等方面掌握了关键技术。

海信通过自主研发的六项防残影技术、暗场细节提升技术和OLED色彩精准设计,为防止OLED残影发生提供了优良的技术解决方案,使OLED产品在细节表现力、清晰度和运动图像流畅度方面呈现出完美的画质表现。

OLED面板是上游通用资源,对于终端产品而言,屏幕是个开始,想要获得好的体验,还需要自身的技术实力做支撑,海信,正是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推出了“更好的OLED”。

而且,海信不仅是在OLED方面有充分的、独特的技术积累,其在彩电业多年积累的画质、色彩等技术也可以为OLED的优化提供经验。

其三,海信推OLED有能力。

另有观点质疑海信即便做出产品,在市场层面却会无力推进,这种担心,显然是不需要的。

作为连续15年位居国内彩电市场第一、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彩电市场前五的品牌,海信的市场推广和营销能力毋庸置疑。其在消费者中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留存了有品质的产品印象。自主核心技术支撑下,海信以国际化体育营销为核心的“璀璨计划”等,能够很好的引起共鸣。

另外,OLED电视现阶段主要贴近的青睐高端、大屏产品的用户群,正是海信电视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在用户画像上十分吻合。

其四,海信推OLED意愿强。

即便解决了以上三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对海信的质疑也依旧存在,而这一点也是存在时间相对最久的:海信推OLED其实不是出于自身意愿,而是不得不做。显然,从海信坚持对OLED技术的创新和积累来看,这种说法已经不攻自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商业行为,时机也是颇重要的。一方面,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有实现更好的观看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上游产能提升明显,产线的良率也提升至较高水平,已由85%提升至90%以上,与液晶产线类似,成本和经济性得到了有效控制。产能扩充、良率提高,让OLED电视的放量增长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产能、技术、市场趋于成熟的阶段,海信推出OLED,自然而然。

通过自主技术加持下的优质产品,海信OLED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能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马丁·路德·金说:“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海信此次推出OLED,恰逢其时。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