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原则进入中国十年 兴业银行“点绿成金”
2018年10月31日,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迎来了采纳《赤道原则》十周年,并且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之一,参与到赤道原则——这一全球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自律规范的新一轮修订中,为即将于明年发布的第四版赤道原则贡献着“中国智慧”。
作为国际项目融资领域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黄金准则”,赤道原则自2003年诞生,迄今已被包括花旗、汇丰、巴克莱银行等在内的全球94家金融机构采纳,业务覆盖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遵循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额已占全球新兴市场国家项目融资总额的70%。
在中国大陆,作为“开先河者”,兴业银行采纳赤道原则以来的数据同样可观。截至2018年9月,该行已累计对1048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项目共计376笔,所涉项目总投资为15782.46亿元,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清泉”。
十年来,通过遵循“赤道原则”,兴业银行也走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差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辉,稳居全球银行30强,令外界侧目。
先变先行
“赤道原则”诞生于2003年,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政策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贷款项目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黄金准则。15年来,在全球项目融资市场中,赤道原则项目从最初不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增长到超过50%,甚至占据了新兴市场项目融资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兴业银行的赤道原则实践之路亦缘起于2003年,当时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契机,充分借鉴战略投资者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在践行可持续金融领域进行了多项重要尝试:2006年,与IFC在北京签订了首期能效融资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的银行;2007年,签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倡议,坚定了该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然而,银行采纳赤道原则,彼时国内并无先例,且赤道原则要求银行和融资企业均须履行原则规定的环境与社会责任条款,看似“捆绑”了银行拓展业务的手脚,能否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时一些金融机构及兴业银行内部均有疑问。
“在中国首家对外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对兴业银行而言,不是没有压力。但压力往往也是动力,兴业银行首先要改变自己。”面临新的考验,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如是说。
于是,该行委派法律与合规部总经理华兵带队与国家环保部、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美国环保部等国内外机构开展广泛交流,进行可行性调研。而打开理解之门,源于一次机缘巧合的访问。
当年兴业银行参加了一个由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信贷代表团,前往美国财政部、环保署、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进行访问交流,期间华兵接触到了美国“超级基金法案”。该法案规定,环保署有权对污染企业及项目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关联人进行无限追责,除非银行能够证明存在不可抗力、战争或者自身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行为与污染结果没有关联,否则就须对企业污染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而赤道原则正是一套体系化、可操作、可嵌入现有信贷流程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过程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一语惊醒梦中人,华兵认识到银行在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同时,运用妥善专业的管理同样可获得良性商业回报,这让该行论证和探索赤道原则可行性的工作获得实质性进展。
2008年10月31日,经过深思熟虑,出于业务模式转型、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慎重考虑,兴业银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凤凰涅槃
实践与时间证明,实现赤道原则本土化的过程,也是兴业银行 “凤凰涅槃”的过程。
在长达一年的采纳过渡期里,兴业银行分别从公司治理、制度建设、能力建设、项目审查、客户意识培养以及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全面构建了赤道原则管理体系,并完成与核心业务系统的融合。通过全行范围的项目融资调研、十大核心客户的围炉对话、将赤道原则通俗化后印发全行的“绿宝书”、每个项目现场的客户沟通及近百场专业培训和宣贯,该行终于收获内部支持、监管肯定、客户理解和公众认同。2008年6月,兴业银行董事会全票通过该行采纳赤道原则的议案。
十年来,兴业银行共举办赤道原则、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相关培训400余场,参加培训员工近5万人次。十年执着追求,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相较于传统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方法,兴业银行通过运用赤道原则的理念和方法,全面重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并改造业务流程,提升了管理的体系化、专业化和可操作性,形成了相配套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更重要的是,基于实施赤道原则所产生的内生动力,逐步推动实现了该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革新:该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寓义于利”社会责任实践模式通过将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业务相结合,落实到产品创新、信贷投向、同业合作等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公司治理理念实现三级演进与飞跃:从股东利益至上到兼顾利益相关者,再到倡导可持续发展。
携伴远行
作为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黄金工具,赤道原则在兴业银行携手企业客户完成环境融资项目中作用凸显。
相比传统的环境评估与管理模式,赤道原则更强调过程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体系化的评估模式成为现行环境影响评估方式的重要补充。
作为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资金供给,更重要的是,能够关注到项目存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绿色经营理念,实现银企共赢。
以福建南安高嵛山风电场项目为例——面对兴业银行提出的赤道原则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要求,项目企业的第一反应是疑惑不解,认为风电项目是环境友好产业,不存在环境风险。对此,兴业银行专业人员围绕赤道原则在国内外银行业应用的成功案例、赤道原则对项目环境与社会绩效的提升等内容,与企业深入沟通,逐渐帮助企业走出困惑。“在听兴业银行业务办理人员讲解完赤道原则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福建南安高嵛山风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国锋表示,“就传统的三废而言,风电项目虽然产生的比较少,甚至不产生,但是风电项目选址非常重要,特别是距离居民区近的话,对社区产生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尤其是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其次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员安全问题、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问题都需要重视与解决。”由此,兴业银行提出 20条行动计划,覆盖节能、环保、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帮助该企业提高了项目的综治能力,降低了环境与社会风险,得到企业由衷点赞。
围绕我国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需求,兴业银行现已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等在内的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多年来创新层出不穷:全国首笔落地的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以低碳为主题的信用卡、首笔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支绿色金融债、首期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
截至2018年9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16435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6450亿元,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295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8399.31万吨,年节水量40922.72万吨。
十年荏苒,赤道原则不再是拓展业务的束缚,而是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和创造差异化优势、开辟业务“蓝海”、提升客户服务能力的有力工具,成功实现了由“绿”到“金”,不断增强支持实体的能效。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从开发单一绿色金融产品到建成集团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从绿色银行成长为综合化的绿色金融集团,成为生动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践“样本”。
善道广布
实践出真知,善道宜广布。
布道不仅面向企业客户,也面向银行同业。国内某项目公司“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属于兴业银行某分行认定的A类赤道原则融资项目,采用银团贷款模式,牵头行为其他银行。兴业银行主办分行专门组织团队向银团成员宣讲赤道原则,特别指出,由于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地征收使用、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取水许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职业病防范等事项归口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评价体系各不相同,办理进度前后不一,而赤道原则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价的绩效标准则能够很好地覆盖上述各项评估工作,完整、体系地描绘了各项评估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据、进展状况、存在问题、目标时间,不仅有利于企业综合评估项目风险,更有助于所有银团成员统筹项目风险管理,有效降低银团贷款信用风险。
经过磋商,各银团成员接受了兴业银行的建议,一致同意将赤道原则的约束条款写入银团贷款合同,该项目也因此成为其他银团成员银行首笔适用赤道原则的融资项目。
为进一步推广赤道原则先进理念,深化金融行业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水平。2017年末,兴业银行结合十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编写出版了专著《从绿到金:基于赤道原则的银行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数据模型和典型案例论证了赤道原则对于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拓展了该领域的前沿研究。
多年来,兴业银行不仅积极参与国内绿色信贷统计、绿色信贷评价实施方案、能效贷款指引、绿色金融债等多项绿色信贷制度政策制定,还与九江银行、安吉农商行、湖州银行等签署绿色金融同业合作协议,通过绿色金融技术与经验“输出”,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金融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融智”支持。如今领跑者不再孤独,继兴业银行之后,江苏银行已于2017年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湖州银行2018年启动申请采纳赤道原则。
同时,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该行积极参加新版赤道原则、IFC《绩效标准》等国际银行业准则的审查修订工作,持续在国际绿色金融舞台上发出中国银行业的声音,并走出国门“布道”,足迹涉及越南、泰国、蒙古等新兴市场国家,与多国银行同业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建立了持续、深入的良性互动,共同为推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绵力。
践行赤道原则十年,兴业银行屡获荣光,连续八年荣获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奖项,连续八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成分股,获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年度优秀自然保护支持者”,并获英国《金融时报》(FT)和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颁发的“年度亚洲可持续银行金奖”及第五届世界环保大会“碳金社会公民奖”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