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蒋勋: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伦理孤独|诺亚财富·暧暧华光论坛
10月20日,由诺亚财富、以诺教育联合创办的诺亚智慧思想暧暧华光系列论坛之“遇见蔣勳”活动成功举行。
蔣勳老先生用温暖的语调讲述了他对孤独的独特理解。我们将会分五次,将他的眼中的“孤独”,展现给您。
第一讲我们选取的内容叫做“伦理孤独”,蒋老师在现场通过哪吒和贾宝玉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了青少年成长的孤独,以及我们该如何反省亲子关系矛盾的根源所在。
以下内容根据蔣勳先生演讲整理,有删节
整理编辑 | 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贾雅楠
谢谢诺亚财富所有朋友今天来一起分享“孤独”。
一家企业以孤独为名做论坛的主题是我很少碰到的。我在不同的地方,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都讲过《孤独六讲》,大部分是在民间,企业大概是第一次。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会把孤独和热闹作为两个对立的词汇。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最孤独的时刻其实在热闹当中,相反,我们可能会在孤独的时刻感觉到一种饱满的愉悦。
因此,孤独和热闹可能和世俗对它表面的判断不太一样。
我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后来,我慢慢把这些思考变成一本书,书中谈到伦理孤独、情欲孤独、暴力孤独、革命孤独、语言孤独和思维孤独六个不同的主题。
理性思维和内在冲动
我自己在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很大的家庭中长大,我们家进门以后,正面客厅墙上挂的是一幅书法,上面写的是诸子治家格言,全部是生活规范的东西。
我们家有六个小孩,如果做了错事就要跪在格言前背诵。这让我从小就有压力,而这个压力不一定是我们一般了解的惩罚,而是心里总有一个规范。而这个规范非常的严格,不能逾越其中的规矩,慢慢变成我身上要求自己的东西。
我觉得孤独感来自于很奇怪的东西,比如当你跪在那边背诵一个格言的时候,你相信里面所有的纪律都是对的。同时,我也会产生如果触犯规矩,会产生什么样后果的想法。它不完全是世俗上的叛逆,而是内在想要去试探。
比如说大家都会感觉到,我们理智的思维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或者是不能做的。可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我们很想把那个不能做的事情去触碰一下。比如说我有一天对学生说,我好想去高空弹跳。他们就吓了一跳,说,老师你这个年龄最好不要做这件事。
这里面是一个双重的东西,一方面你知道自己在某一个年龄,某些极限的运动你可能不能碰;可是相反的,你又很想要试那个速度感,试那个挑战极限的能量我还能不能保有。
想而不能做,这是一种孤独。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下在进入21世纪后,如何和“孤独”这两个字对话。以及在我们的生命中,对孤独这不同角度的看法。
伦理孤独
第一章节,伦理孤独。
我自己有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在我长大的过程里,我觉得孤独的时刻非常少,因为一个华人在长大的过程,他是被父母充分保护的,呵护得非常好,无微不至。他跟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关系,邻居的关系构成了他在社群当中一个定位。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孤独过,因为不太可能会孤独。但是,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自己在偷偷摸索,可是不敢面对的部分,我想那是我自己最早在伦理当中感觉到的一个孤独感。
论语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经典,现在华人的世界,它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我常常跟朋友说,我觉得儒家并不只是一个学术的流派,并不只是一个哲学的流派,儒家其实已经根深蒂固地进入所有华人的骨髓当中,它的影响力大得不得了。它让你成长过程中遵守的格言纪律,变成了你绝对不敢违反的事情。
儒家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
恨从何来?
▼
大陆的朋友很熟悉哪吒的故事。讲的是封神榜里有一个孩子,从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十个月不出生,已经是非常态。父亲就觉得这是一个怪胎,是不正常的,和常人不同,就排斥他。
哪吒生下来后,父亲就一直不喜欢他,因为他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后来哪吒就跟父亲发生很巨大的冲突。在华人的历史故事里,我们很少看到孩子对父亲的忤逆,我用到忤逆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非常重,在古代是大罪,对父亲的忤逆是大罪。
一般人都不敢去触犯这个罪恶。
可是哪吒和他父亲的冲突不断发生。
最后,他说,我欠你们的不过就是骨跟肉,因为我的身体来自你们,所以割肉还父,剔骨还母,把欠你们的都还掉,哪吒就变成了飘在空中没有身体的魂魄。
我到现在都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西方的感觉,不太是在华人的伦理里能有的故事,里面有非常大的叛逆东西,拒绝伦理关系。
我们不去做结论上的对跟错分析,任何一个思想,可能会有它的优点和它的弊端,很重要的是维持个人对于这个事件的思考。
在华人世界,因为必须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完全被社群的关系界定为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是孩子的父母。因此,你都不是在做自己。
贾政恨铁不成钢
贾宝玉郁郁度日
▼
我很喜欢讲《红楼梦》。《红楼梦》其实是清代初期非常了不起的一本叛逆的小说,这里面创造了一个非常哪吒式的人物就是贾宝玉,千万不要以为他是娘娘腔或者软弱的贵公子,绝对不是。
作者在贾宝玉身上隐藏了非常大的叛逆,这个叛逆是小说一开始就已经发生的。
这个男孩一岁抓周,一直爬到最远的地方,拿了些女人的粉、胭脂,他的爸爸拂袖离去,说将来色鬼无疑。
我觉得好可怕的,一个孩子才一岁,他所有的未来已经被决定。我们看到小说一开始就在讲在父亲的威权中的一个走不出自我的小孩,他成长的过程里只要想到父亲就发抖。
在现在华人的社会里,连我的学生有时候还玩抓周的游戏。
我说拜托你们千万不要太强迫,玩玩没关系,摆的东西也可以多样一点,也许他将来做iPhone,你怎么能用传统的东西来决定孩子的走向。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他要面对的21世纪新的世界。
台湾有一位男孩子小时候就跟同伴的男孩不太一样,他很喜欢玩洋娃娃,他经常被嘲笑。他的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最后就移民美国,他现在是美国非常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吴季刚。
对伦理孤独的反省
我们在设定一个孩子未来时,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我们已经不自觉这个伦理当中变成一个威权。
这个伦理可能是对孩子非常巨大的伤害,尤其在一个剧变的社会当中,他未来可能的事业可能性多的不得了。
如果你只设定一个标准,你大概是不断在伤害这个孩子,这是我觉得在伦理孤独里面,我们可能最要反省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发现,你在面对父母的时候,父母就是父母,他不是一个人。那是因为长期的伦理当中,这些东西不见了。比如我从来不敢思考的是父亲跟母亲怎么谈恋爱,因为它在我的脑海里是不能存在的,因为伦理当中没有这件事。
也许哪吒不过是一个封神榜的故事,但是它给我们青少年一个鼓励。首先要想的是我有飞起来的渴望,而这个飞起来的渴望可能违反了父亲的叮咛,可是完成了自我。
其实要在规矩和叛逆中找到平衡是最了不起的。我觉得21世纪亚洲价值观和欧美价值观要重新找到平衡点,很显然,我们看到21世纪亚洲的价值观慢慢发展。同时因为它已经吸收了西方的价值观,两个东西是在并存。
很重要的是,怎么样把自己从一个群体当中解放出来,首先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为,没有独立的个体,我无法开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