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唐元山母基金合伙人王柯:用直投的眼光做不良资产母基金
日前,由大唐元山母基金参与并联合主办的“不良资产万里行”系列特殊资产交易论坛活动第二站在南京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共50余家业内机构参加了会议,就如何盘活江苏乃至长三角存量资产展开讨论,共同挖掘投资机会。会后,大唐元山母基金合伙人王柯接受了活动组委会的采访,畅谈不良资产行业现状及未来展望。
大唐元山母基金合伙人王柯
Q: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以及强监管政策要求银行加快风险暴露和处置的背景下,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自二季度以来重启加速上升趋势。可市场参与者的活跃度似乎没有前两年那么高了,如何看待这样的一种变化?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呢?
王柯: 从宏观层面,现在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上升。我们作为不良资产投资的一员,并不能独善其身。很多人都把不良资产看作一个抄底的行为,但抄底是一件很难的技术活。所以,大家不要过于乐观觉得好像只要不良资产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去投。如果现在市场风险持续下去,并不能预期会有更大量的资金能够涌到这个市场上。
从微观上,我们观察到在过去的几年里,投资人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扩张速度都过于快。那么这就会有两种结果导致我们现在投资的状况,第一是需要时间去消化以前的存量。例如一些地方性的AMC,成立的时候正在风头上,收了很多资产,结果回收速度不一定如所期,所以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做存量的经营。第二种情况是我们不希望见到的,很多参与不良资产投资的机构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自身的资金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可能会打击本来有意愿投资不良资产的出资人。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毕竟还是个别少数现象,大多数的不良资产参与的机构还都是以机构为主,包括我们大唐元山母基金,我们投资行为本身也是机构性,我觉得这个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趋向稳定。
Q:从您的观察来看,今年上半年不良资产市场哪些新特点?
王柯:我们从资金端角度去看,观察的是投资人在投资策略上的变化。
2015-2017年是爆发式的增长阶段,但是到今年上半年,我个人觉得整合会多一些。就是做大的会继续做大,而在做大的过程中,投资策略会产生分化。因为每一个团队扎根的区域和团队的股东背景及优势都不一样,所以每个机构的业务重点也会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如果商业模式都趋同或资源重叠,对行业发展没有好处,只会引发恶性竞争。
大唐元山母基金在今年上半年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接触国企管理人,之后发现,第一他们的投资策略更加耐心,第二他们善于做大的项目,诸如重组类。
今年有很多很有资源的机构介入这个市场,每家新进来的机构都有其资源优势,不能被小觑。平台的资源优势很重要,比如一些整体重组的项目,当地政府就明确表示,由于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只会要求一定背景的机构参与进来。这会让一些传统优势团队感到沮丧,但我个人觉得设置门槛可能是一个大趋势,我们要清楚,做不良资产不是做VC或PE,这个行业的门槛毕竟还是很高的。在这个行业,如果不能抓住大的平台去支撑,可能在拿项目、退出及获取法律资源会遇到障碍。以上对于上半年来说算是一个大的特点,也可能会维持到下半年。
Q:您觉得下半年不良资产市场业务机会在哪里?
王柯:总结过去都比较容易,预测未来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资金的角度出发,核心是要甄选管理人。我们从全产业角度审查市场,三、四季度经济大概率会维持现在这种L型底部,甚至再往下探底的可能性,这会决定未来不良资产第一出货量会更大;第二是出的货的模式会更多,以前主要不良资产来自是银行及非银机构,未来可能信托及融资租赁都会出现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第三,投资多样性也许会增加。因为传统的买包卖包的模式已经很难做了,所以会迫使一些老的或者新的管理人以及团队去想一些新的办法,做一些创新。有些团队甚至会在不良资产的前期就介入,可能在还没有发生不良或快发生不良的时候,在前期通过一些手段就可以把整个资产盘活,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大的机会。
下半年我觉得还可以关注房地产市场。虽然现在市场流动性恢复了一些,但是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不希望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这意味着下半年房企的压力还会加剧。这对一些中小房企、甚至有些大型房企来说,是一个危机,而重组可能是一个机会。我暂且不说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向,但是至少在短期来看房地产存量市场在我们的大类资产品类来说,还是属于较为优质的资产,所以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个机会。
总的来说我们对市场还是挺有信心的,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大家对未来还是要有一些寄望,同时谨慎前行,多去做布局。
Q:目前不良资产参与机构上千家,还有源源不断的新进玩家,包括AMC、上市公司转型做AMC相关业务、以及各类型服务商,大唐财富的投资策略从介入这个行业到现在有没有变化?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王柯:大唐元山母基金也是财富管理的一环,本质的投资策略是把客户的优质资金配置到不同的管理人和不同的策略上面,这个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具体到不良资产行业,我们会有自己对行业的看法及白名单,需要对不同领域的管理人的基金做细分。无论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势是支持地区性的这种强者做强,还是支持单体项目重组的强者做强,我们都会走在最前面。因为我们始终保持与行业的高强度沟通,平均每周至少见两个管理人。一方面保持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要去反复验证他们投资策略的一贯性。核心是一定要保持对这个行业的敏感度,这个可能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竞争优势。
另外,如你所说“如何保持我们自身的竞争优势”。
首先,我们是全国第一只做不良资产的母基金,且进行了品牌化操作,我们将会保持速度,保持团队对项目和市场的敏感度,与行业同步。
其次,我们大唐元山不良资产母基金的核心价值是用直投的眼光做母基金。我们作为LP或出资人,要对每个项目底层做详细尽调,这是一个耗时且麻烦的过程,但这是保持我们自身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我常跟很多管理人说,希望你是带着项目来找我们,不管是资产包、单项目重组、股权重组、地产重组,亦或是二级市场及其他机会。我们的团队一定是要冲在第一线,虽然我们最终可能不会自己做管理人,但这个敏感度是要有的。我们不同于股权母基金,我们一定是要把底层做得明确而清楚,即投资人的资金对应到什么样的资产。
而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我们会通过几个维度去考察,且我们不认为任何一个维度具有决定性意义。比如说,我们会看他的股东背景、过往的业绩、历史团队的业绩、所在区域的优势等等,我们有一个复杂而健全的调研体系,但不是某一个突出的点就能决定我们是否合作。我们目前在做的,是将管理人进一步细分——相信在这个行业内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即将不同类别的管理人进行分类。在对合作伙伴做对比的时候一定是在同样条件下去对比的,这样才有意义。
基于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有几个大原则:首先,团队要在细分领域类有足够的经验;第二,平台背景也是很重要的,毕竟现在系统的风险较大,出于对投资人负责的角度,我们一定会审视平台背景、股东背景;第三是对历史业绩的评判;第四,即刚才提到的,对项目的评判。每个拟投项目我们都会做尽调,包括退出的逻辑等细节的问题都要明晰,这也是对管理人自身投资能力的一种评判吧。以上几点,就是就是我们对合作人的选择的大致原则。
在访谈结束后,王柯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在一起增进交流,因为元山母基金在大唐财富的体系内是长期在线的,所以对投资的需求也是长期存在的。这个行业还很年轻,大家都在成长,我希望行业能给我们时间去成长,我们也会以这种宽容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更多管理人团队。只有这个行业成熟了以后,作为资金端才是最安全的,所以我们愿意花时间、想办法去促进业内的沟通,这也是举办本次论坛活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