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当金融创新瞄准B端用户后 谁会成为下一个蓝海?

2018-05-17 来源: 中关村网 作者:lisa 次阅读

供应链金融,新的“风口”正在成型。

2010年成立的阿里小贷供应链金融的相继开发出阿里信用贷款、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等微贷产品。而京东金融的布局也已涵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金融业务板块。此外,腾讯、苏宁也分别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联通合作,布局供应链金融。

在政策层面,今年4月,商务部、工信部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

一边是科技巨擘们的业务加码,另一边是政策的利好不断,让这个在国内仅有20年发展历程的金融创新业务受到了异常多的关注。那么,供应链金融究竟有哪些优势让巨头和监管者都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在成为风口的热议之下,我们究竟要有哪些冷思考呢?

菲士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雪苍先生在接受中国财经报道网冬欣采访时表示,在政策和市场前景的双重推动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不断迭代出新的模式,对于汽车、餐饮等行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热议之下,对于供应链金融同样需要冷思考,为了防止供应链金融成为“次级”金融产品,风险的防范必不可少。

冬欣:您好,宋先生,我是中国财经报道网冬欣。

宋雪苍:你好。

冬欣:宋先生,请问中国的供应链金融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

宋雪苍:我国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1998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华南地区首创货物押业务;2002年,阿里推出诚信通,开始对商户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并建立信用评核模型;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可称为银行一大特色的“1+N”供应链融资服务;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成为首家提出建设最专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商;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将供应链金融进行线上整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2010年,浙江阿里小贷正式成立。

不管是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还是以阿里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布局都算比较早,但之所以供应链金融直到2018年才真正称得上风口,正是因为其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属性。

冬欣:那么为什么供应链金融20年后才成为“风口”呢?

宋雪苍:这受到了供应链金融本身属性的影响。供应链金融在银行层面,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而在企业层面,则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正是这种的属性,曾经让供应链金融在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发展缓慢。

严格来说,供应链金融并不能算新生事物,其本质就是传统银行一直在做的事情——给企业融资。不过,供应链金融面对的融资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传统银行面对的更多是大企业。然而,中小企业信用属性的匮乏,造成了不管是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还是银行,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很难产生信任关系。从而产生了行业巨大的“信用成本”。

对于银行来说,对中小企业融资属于企业融资范畴,必须按照企业融资的流程来进行。在大企业融资都困难的当下,中小企业必须满足贷款的硬性指标才能拿到钱,即要么有抵押物,要么找到信用背书。但这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都是困难的。

而对于以电商为代表的核心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更趋近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但正是因为其并非针对普通用户,烧钱冲流量的传统打发又难以使用在供应链金融上。

所以,供应链金融一直以来发展缓慢。但正所谓“塞翁失马”,到了2018年,供应链金融之所以能成为了新风口,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属性。

冬欣:未来,您觉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前景是不是被看好?

宋雪苍:是的。根据央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达26万亿,而应收账款,只是供应链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预付账款将接近110万亿,如果20%作为质押品,按照60%的质押率计算,供应链融资规模将超过13万亿。目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普遍乐观,预计到2020年供应链金融规模可达15万亿元,2023年将会突破20万亿。

这无疑令一众巨头垂涎。

阿里、京东、苏宁等平台型公司,依托强大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采用与金融机构合作或自建金融公司的方式,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们行使着与银行同样的职能,比银行更加快捷灵活。

在制造业领域,海尔是最早布局供应链金融的企业之一。以经销商交易数据为基础和核心,以解决下游企业困难和提高增值服务为探索,海尔搭建了基于自身优势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冬欣:宋先生,政策层面,有没有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利好呢?

宋雪苍:当然。为了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近两年政府政策层也不断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

2016年2月16日,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要 “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大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确认应收账款,帮助中小企业供应商融资”等内容。

2017年10月,国 务院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金融作为独立主体写入国办发布的指导意见。

随后,支持政策依然不断加码。今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再次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年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包括城市试点和企业试点。

前景和政策的双重利好,让供应链金融开始快速发展,并且业务模式也不断迭代升级。

冬欣:那么请问供应链金融都经历了哪些模式上的迭代?

宋雪苍:之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银行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撑,以完成对一众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授信支持,即线下“1+N”模式,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属于这种模式。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线下供应链金融被互联网企业搬到了线上。核心企业的数据和银行完成对接,从而让银行随时能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仓储、付款等各种真实的经营信息。2007年,阿里与建行、工行合作推出贷款产品,银行放贷,阿里提供企业信用数据,就属于这种模式。

现在,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化迭代出了新的模式,即电商云服务平台模式。这种模式颠覆了过往以融资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转为以企业的交易过程为核心。2011年,阿里小贷成立后,就不再和任何银行合作供应链金融服务,随后陆续推出了阿里信用贷款、淘宝(天猫)信用贷款、淘宝(天猫)订单贷款等微贷产品。

冬欣:您觉得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宋雪苍:未来,区块链或许会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加速起飞的砝码。区块链的核心包括共识算法、对等网络技术和加密技术,利用三者的结合,借由程序代码实现分布式记账,能够高效记录买卖双方的交易,保证这些记录可查证且永久保存,并且可以通过设置自动发起交易。

此外,区块链的分布式部署存储和去单一中心化,使供应链具有较强信任关系;数据完整和结果可追溯,实现了供应链的透明化;交易加密和不可篡改,加强了交易的安全性。区块链有潜力为供应链金融行业的经济和交易制度创造新的技术基础,大幅提高贸易融资的便利度和可信度。

冬欣:电商、物流一直是供应链金融的主力,请问您觉得今后哪些行业会从中获益呢?

宋雪苍:短期内就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和政策的日趋完善,汽车、餐饮会越来越多的运用供应链金融这一创新的金融工具。

我国汽车供应链金融虽然起步较晚,但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汽车电商等环节均与互联网结合紧密。预计2020年我国汽车金融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而餐饮行业虽拥有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却尚未出现一家百亿级餐饮企业。餐饮业供应链存在断层,尚未完成产业化,需要重塑餐饮产业链,优化上下游关系,提升盈利空间。比如生鲜冻品,阿里依靠强大的供应链金融,让河马鲜生成为了生鲜领域的独角兽,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遵循这样的发展轨迹,依靠供应链金融的帮助快速发展。

冬欣:当大家都在热议供应链金融成为发展风口的时候,您有没有一些冷水要泼?

宋雪苍:当然有。一味的追踪风口而忽视了风险的防控,会让供应链金融与此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一样,成为“次级”金融产品的代名词。因此,如何防范风险就成了监管部门和从业者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普华永道曾发布数据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针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银行以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面临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因此,如何防范风险就成了监管层和从业者都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来看,风险防范最关键的两点是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完善和企业现金流的风险隔离。

目前,评定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数据极度匮乏,获取数据也颇为困难。中小微企业端的诸多数据尚未打通,例如财务、税务、员工工资等数据。

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之所以能够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大数据,这也就等同于开启了“上帝视角”。

如果希望有更多的资本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如何做到大数据的共享和开发就成为了下一步风险防范的关键点。据估算,80%的企业数据在政府手中,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向社会开放企业支付、税务、能耗、社保等方面数据。这些数据的公开,可能将彻底改变企业征信。比如,随着营改增、金税三期、电票等税收改变,税务数据正在慢慢打开。

然而,为了保证风险防控能够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大数据的共享和开发还应该进一步提速。因为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不再是秘密,也就给了银行、核心企业以更多的判断依据,风险自然可以得到控制。

冬欣:您之前提到了两点,另一点需要防范的风险是什么呢?

宋雪苍:另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如何保证现金流的风险隔离,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后专款专用,不将资金挪入到其他业务板块。

供应链金融风控的核心,在于如何锁定中小企业的不同现金流,从而实现风险的隔离。比如,一个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给它贷款的前提是风险可控。如果一个目标企业的一笔订单或一项业务利润高风险低,根据这一项业务或订单的贷款就是风险可控的。然而,如何保证企业在贷款周期专款专用,而不将这笔现金流流入其他不可控风险的业务,成为了风控的关键的。

此外,核心企业的风险管控是需要监管层予以特别关注的。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的收入能力和偿债能力,都依靠核心企业。因此,核心企业的风控必须做好,否则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