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哆少:中国奢侈品消费再创新高
随之繁荣的山寨仿货将如何控制?
摘要:在全球奢侈品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消费者俨然成为了奢侈品牌的救世主。预计至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会撑起奢侈品消费的半壁江山,成为奢侈品消费的全球主力军。但在消费繁荣的外表下,却暗藏着山寨奢侈品泛滥的危机,面对真与假,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又将如何应对?
根据《麦肯锡2017中国奢侈品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8至2016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从全球占比12%上升至32%,购买奢侈品的家庭翻了一番。有趣的是,购买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价差却越来越敏感,2012年,60%的消费者愿意接受20%的价差,而如今却仅有20%的消费者对此能够容忍。
消费者对价差的敏感,也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代购、海淘、以及奢侈品二手交易等等,而这些产业的诞生,也为越来越多的山寨仿货流入市场提供了入口,导致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日益增长的奢侈品消费背后的造假问题
各地新闻频频爆假,奢侈品造假问题日趋严重
2017年5月,广州警方查获一奢侈品造假团伙,该团伙曾在国内某知名电商品牌开设三家奢侈品代购店铺,且销量一度排行平台前三。
2017年6月,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与奢侈品牌LV合作,成功摧毁湖南永州一奢侈品造假窝点,涉案金额达2.16亿人民币。
2017年11月,中国公安部和美国国土安全部共同破获了一起特大跨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例,成功摧毁一特大跨国犯罪网络,并缴获奢侈品牌仿品“路易威登”、“Gucci”、“劳力士”、“卡地亚”等共计3000余件,涉案金额共计1亿人民币。
仅2017年,曝光大型奢侈品涉假的新闻就高达十几起。
鉴定正品率逐月下降,大牌包包真假堪忧
涉假新闻仅是暴露仿品数量的冰山一角。据奢侈品鉴定估价回收平台值哆少APP的鉴定数据显示,2017年平台的综合鉴定正品率仅有53.4%,将近一半的用户买到了山寨仿品。
而其中时下最热门的奢侈品牌LV的鉴定正品率为47.4%,MK为46.7%,BVLGARI为46.28%,Balenciaga 为37.50%,CHANEL为31.4%。
2018年1月、2月、3月综合鉴定正品率更是创新低,仅为53%。大量来自海淘、代购处的奢侈品被鉴定为假,且数量日增。
错综复杂的多方面原因,造就了疯狂的假货市场
就目前来看,造成奢侈品仿品数量激增的因素非常多。
首先,奢侈品购买渠道五花八门
近几年,年轻人对奢侈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奢侈品购买途径又多种多样,从专柜到各大电商平台,从海外代购到二手买卖市场,都是他们购买奢侈品的重要途径。
专柜购买虽能保真,但因价格偏高,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将眼光看向了电商平台或者海淘。目前市场上的电商平台大都通过雇佣国外买手批量购买,或者让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销售入驻平台进行奢侈品售卖。但由于电商平台监管漏洞,导致这几年被爆的假货数量激增。而找代购虽然是时下奢侈品消费用户最经常的购买方式,但随着小票作假、购物清单作假、直播作假等新闻的频频被爆,海外代购也不是最令人放心的购买渠道。
其次,仿品利润高,惩罚少
我国法律对制假售假者的惩罚并不严厉,目前大都通过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
据阿里巴巴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平台共排查出了5436条疑似制假线索,受执法资源紧张及诸多因素限制,执法机关接受了1910条,公安机关已经进行刑事打击的有740条,但最终判决的仅有129人,而缓刑的居然有104人。由此可见,制假售假被捕获之后的实刑率仅19%,令人堪忧。而这种低风险的行为却能带来巨大的“财富”。
2014年新京报网络版曾发布一篇新闻,就大学生网上售卖奢侈品进行跟踪报道,店主介绍其一年能获利200万元。“不耽误上课,一个月能赚十几万。”“一些网店店主从我这拿货,淘宝上或微信上卖800元左右,有的直接当真品卖,一个能卖近万元。绝对的暴利。”低风险下的高利润,导致假货屡打不绝。
再次,奢侈品造假工艺日渐改进,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近两年,关于正牌奢侈品质量的吐槽越来越多,Prada、Chanel等品牌多次上榜,相反仿品质量却在不断提升。不仅如此,仿品还在制造工艺上越来越精细,甚至个别产品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除非是专业的奢侈品鉴定师,一般的奢侈品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判别奢侈品真假。
最后,奢侈品鉴定行业鱼龙混杂,没有形成专业体系和行业标准
虽然,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和值哆少一样的奢侈品鉴定机构,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消费者保驾护航。但遗憾的是,我国奢侈品鉴定行业方兴未艾,一方面,奢侈品鉴定师的数量和质量一直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半个月甚至几天的“鉴定师速成班”机构,出来的学员理论不足,实战为零,这样所谓的“专家”进入市场,必将导致打假受挫。另外一方面,我国并没有形成或者出台专业的奢侈品鉴定体系和行业标准,导致奢侈品鉴定行业发展受阻,一直未能形成能够与假货相抗衡的力量。
困境之下,打假路漫漫,呼吁多方遏制社会造假行为
一、呼吁从法律层面,规范奢侈品市场
美国对造假的处罚极为严苛,一旦发现有冒用他人商标销售的行为,无论获利多少,都将面临2,000,000美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10年的监禁。如果犯案人员再次作案,这个惩罚额度还将翻倍,罚款金额上升至5,000,000美元,以及不超过20年的监禁。
而我国对奢侈品造假、售假行为的处罚,依据的是2004年国家颁布的《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时,当事人会被立案追诉: 1、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根据案情的轻重,当事人最多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项法规颁布在14年前,与今天的生产力和消费水平已经有较大的差距,亟需更新。
二、呼吁消费者增强分辨真伪的能力
消费者在接触海淘、代购、二手交易等购买途径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降低买到假货的概率。
1、对价格有清晰的认知
不管是在哪一类渠道购买奢侈品,其价格都不会低于生产地的专柜、商场和网站的最低价格。在购买前,可先行对货源地的价格进行了解,价格过低的不能买。
2、了解各渠道的购买规则
代购。其收费通常是商品标价的10%~20%,或者是通过退税的方式赚取代购费,邮费会另外计算,所以一般代购给出的价格都会比当地专柜售价要高,如果持平甚至更低,建议不买;
海淘。国内的海淘平台,多数扮演的是中间商的角色,为消费者进行商品采买。因此消费者要认准电商的资质与信誉。国外海淘,指的是消费者直接去国外电商平台购买商品,通过直邮或转运的方式寄回国内,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要尽量选择购买知名网站的直营商品。
二手市场。二手奢侈品的真假比一手更加扑朔迷离,因此购买时最好咨询第三方奢侈品鉴定专家的意见。
3、养成收货立即验货的习惯
收到商品后,并不代表着交易的结束,即使是屡次光顾的卖家,也要提防其真假混卖的可能,消费者可以通过奢侈品鉴定专家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的真伪鉴定。
笔者相信,只要社会上下齐心协力对抗假货,山寨仿货“繁荣”局面将不会长久。
资料参考:
《麦肯锡2017中国奢侈品研究报告》
部分数据来源:值哆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