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账单管理工具江湖:8年厮杀死掉上百家,存活者盯上场景和生态

2018-02-08 来源: 中关村网 作者:admin 次阅读

账单管理

 

自古以来,记账就是社会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必须,古有结绳记事,到了现代社会,则衍生出了各种记账规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及消费金融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网贷账单,加上房贷、车贷、信用卡等传统账单,单靠个人记忆已不能满足账单管理的需求,于是各种账单管理工具也应运而生。如今打开App Store,搜索“账单”两字,光评分过万的APP就超过了20个。

 

根据账单性质的不同,清流Club将市面上的账单管理工具分为两大类:债务管理工具和记账管理工具,前者对应借贷,后者对应消费。从2009年到现在,近10年间冒出了超过200家账单管理企业,但囿于盈利困境,绝大多数都已经销声匿迹,存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的,都是成功寻找到适合自身变现路径的企业,他们有的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了流量变现,有的则在账单管理这个入口下,挖掘出了多样的场景,成为了fintech企业。

 

浪潮中的不同选择

 

2009年应该算是中国账单管理行业真正萌芽的年份。彼时,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中央为了提振经济,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举措,按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需投资约4万亿元。

 

巧合的是,也正是在2009年,中国居民储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人民币。在这样两项大背景之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全国上下耳熟能详的热词,出现账单管理工具也毫不奇怪了。

 

2009年6月,挖财率先推出基于移动端的个人记账应用挖财记账理财;2010年6月,随手记上线苹果应用商店,成为第一款ios平台手机记账应用。

 

不论是挖财还是随手记,一经推出都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挖财对于自身的定位是个人财富管理,在当时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状下,挖财想通过记账行为,开始培养全民的理财观念;而随手记则把记账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推出“多账本”功能,每个账本对应一个生活场景单独管理,让记账更融入生活。

 

很快,市面上冒出了形形色色的记账工具,但都没有撼动挖财和随手记的地位,随手记更是从推出当年的7月份开始,一直蝉联苹果应用商店财务分类榜的第一名。

 

直到2012年,51信用卡另辟蹊径推出了“51账单”(后更名“51信用卡管家”),主打银行信用卡账单管理。到了这个阶段,国内消费市场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信用卡人群开始增多。“51账单”刚上线的时候,其实还是一个未完成的产品,但是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的当天,就涌进来了几百个注册用户,这让CEO孙海涛认识到,这个产品是有需求的。上线一个月后,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数突破了10万。

 

此后的三年间,账单管理行业再没有标志性的产品诞生。挖财、随手记和51信用卡都在一边夯实用户基础,一边尝试变现模式。

 

挖财的重大改变发生在2013年,挖财与大数据驱动的金融数据咨询公司信策数据合并,正式将理财与记账一起纳入公司的并行业务线,挖财也从此前的记账平台转型成为个人综合财富管理工具。截至2015年上半年,挖财理财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完全不逊于当时火爆的各种P2P理财平台。

 

随手记则通过与不同机构合作的方式在APP中引入借贷、理财、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服务,即一般说的“流量变现”。就在去年年底,清流Club还曾报道随手记与中原消费金融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随手微利”的信贷产品,据中原消费金融方面反馈,随手记导流效果很好。

 

51信用卡则通过为银行推广线上信用卡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即和宜信合作推出了纯线上的借贷产品“瞬时贷”,同时布局了自己的理财产品“51人品”。到了2015年,51信用卡完成了B轮和B+轮融资,共1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那么,账单管理行业还有新的机会吗?

 

有。

 

2015年,此前两年间如火如荼的P2P行业趋于冷静,消费金融的热度开始上升。当年年初,恰逢京东白条上线一周年,蚂蚁花呗也开始上线,同时,上百家分期平台正席卷全国,一种全新的账单体系出现了——网贷账单。杭州云兔科技在不断涌现的网贷账单中看到了账单管理的需求,推出了网络分期账单管理工具——“分期管家”,两三个月间注册用户数就突破了十万。

 

创始人兼CEO潘豪杰告诉清流Club,“我们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来自于各个分期平台的代理,他们特别有积极性的帮我们推广产品,因为能帮助客户记录账单,提醒客户及时还钱嘛。”

 

当时分期管家迅速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还为用户提供比价服务。比如同一款手机,在不同的分期消费平台上是什么价格都有显示,当时分期管家接入的平台超过20家。

 

至此,账单管理行业的领地被瓜分完毕,并且各家都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向全账单模式扩张。挖财、随手记这样从记账工具起家的平台,开始涉足信用卡、网贷账单领域,51信用卡开始将网贷账单一并囊括,分期管家则野心更大,除了走出网贷账单接入信用卡、房贷、车贷账单以外,还试图进入征信领域,推出了信用管理工具。

 

账单管理行业竞争的下半场,现在才刚刚开始。

 

理财向左 金融向右

 

从账单性质上来分,挖财和随手记可以算作记账管理,侧重的是用户的收入与支出记录,同时培养的是用户的理财意识;而51信用卡和分期管家则是债务管理工具,帮助用户归集债务,提醒用户及时还款,培养的是用户的信用管理意识。

 

但不管是记账管理还是债务管理,这几款产品在走向盈利的道路上均遇到了一些挫折。挖财在成立的头几年内,就一直苦于找不到商业变现模式。

 

尽管在现在看来,记账工具凭借“记账+理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不同的理财产品是理所当然的变现方式,但是在2009年,我国居民的理财方式还非常保守,也没多少理财的意识。挖财的产品迭代也一直停留在提升用户记账体验上。整整4年,挖财一直靠着自有资金撑着,创始人曾一度觉得公司大概要不行了。

 

2013年,挖财的天使投资人李志国加入挖财,担任CEO,随即收购了信策数据,至此挖财有了“流量”和“大数据”兼具的雏形。同年,余额宝上线,用户第一次发现,原来零用钱也是可以生钱的,理财还是很重要的。借着这股东风,挖财率先推出了类似的货币基金产品,代销5只基金,几个月内,销售量就突破了10亿元。

 

找到盈利方式后,挖财继续深入挖掘用户账单数据,一方面夯实用户基础,推出了语音记账、导入淘宝等功能,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理财社区,增强用户黏性,此后发展一路顺风顺水。

 

虽然随手记跟挖财同属记账工具,但在商业模式上跟挖财确略有不同,走的更多是流量变现的路子。随手记一经推出两个月内,就成为了记账领域的龙头,连续占据苹果应用商店财务类榜单第一名。根据易观2017年第二季度统计的数据,随手记目前已有注册用户数量3亿,月活用户数量超过2000万,成为仅次于支付宝的流量入口。

 

或许是因为随手记的创始团队来自于金蝶,严谨的个性使他们选择了更为保守的变现路径,即以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方式,跟不同机构合作在APP中引入理财及借贷服务,即俗称的“卖流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随手记既不提供资金,也不提供产品,更多的是起到一种产品超市的作用。

 

51信用卡的诞生比挖财和随手记稍晚几年,在寻找变现方式的时候市场已经发生了改变,消费金融站上了风口,于是它开辟了负债管理入口下的新场景。孙海涛认为,大部分的信用卡客户就是潜在的信贷客户,为什么不能为他们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呢?

 

2014年,51信用卡正式接入金融服务,推出“51人品贷”和“给你花”两款在线借贷产品,正好与此前的“51信用卡管家”和“51人品”形成金融闭环。此后,51信用卡的业务规模迅速增大,并成为了独角兽企业。

 

分期管家的变现路径跟51信用卡类似,不同的是,在推出在线借贷撮合产品之前,它先切入的是账单代偿还服务。2015年10月,在APP正式上线运营半年后,分期管家观察到了用户的还款需求及还款能力的不同,顺势推出了此项功能。

 

潘豪杰认为,负债人群的场景扩展性会更大,因为“一个记账的人,如果不想负债,那就只能让他理财,他对产品的要求会更高,而负债人群,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其次才是好不好,场景也更多元。”想通了这些问题,分期管家陆续推出了在线小额借贷撮合产品和信贷信息中介服务,前者为用户提供信用贷款,后者为用户提供各种在线借贷产品的信息。

 

就这样,账单管理行业的几大玩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商业变现方式,并发展壮大。而同期很多同质产品,或是由于用户基数不够,或是由于找不到盈利模式,绝大多数都销声匿迹了。

 

同时,还有更多的记账工具、账单管理工具还在不停地冒出来,但市场也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场景or生态

 

从2008年到2017年,是账单管理行业萌芽、发展、壮大的8年,同时也是中国金融监管演变的8年。

 

2015年1月,银监会进行了成立近12年来的首次组织架构改革,首次明确了p2p行业监管将由新成立的普惠金融部执行,2015年也由此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元年。

 

2017年4月,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及现金贷,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为正火热的在线小额借贷产品泼了一盆冷水。

 

从2015年到2017年间,监管的数次动作,影响的是整个中国金融行业,标志着行业至此步入有序、合规的同时,也给P2P、消费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全领域带来了震荡。

 

挖财是最早受到影响的平台。2015年11月,李志国特别给用户写了一封公开信,提出要通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金融服务。随即,挖财跨界与运动社交平台咕咚达成战略合作;12月,挖财上线全资产管理功能。种种举动均表明,挖财正在试图转型,从原先依赖的“记账+理财”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转型成为个人用户的资产管理专家。

 

转型有没有成功现在尚不好说,但可以明确的是随着P2P资金成本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挖财的产品布局需要减少对理财的依赖。今年1月,挖财又有了新动作,对个人记账平台“圈子账本”、“贝多多”进行战略投资,并收购智能手机应用“微记账”,或许表明,挖财正通过收购各个细分类别的记账工具的动作,完善自己的产品矩阵,挖掘更多场景,进行新一轮的用户积累。

 

随手记作为相对单纯和专注的记账工具,则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产品迭代上,并于2017年9月获得由全球顶尖私募KKR领投的2亿美元C轮融资。在新闻稿中,随手记将自己对标美国的Intuit公司,而Intuit公司在自助财务管理软件市场拥有统治地位。从这里我们得以一窥随手记未来的发展路径:它仍将对金融保持克制和距离,将记账这件事做到专业和极致。

 

相较而言,51信用卡和分期管家的转型之路则更为有趣的多。

 

经过5年的发展,51信用卡已经衍生出负债管理、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拥有四款核心APP,在自有体系内形成了产业闭环。但值得注意的是,51信用卡的布局远远超出了自身的产品。

 

从2016年开始,51信用卡就开始投资互联网金融项目,包括用钱宝、现金卡、机蜜、我爱卡、财鱼管家、鲨鱼记账等,里面不乏账单管理工具,分期管家也是51信用卡投资项目中的一员;还有在线借贷产品,电子租赁平台,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等,外界将其称之为“51兄弟连”。所以,在自有业务形成良好的生态闭环以外,51信用卡还在外部构建了一个网状生态系统,其业务范围也早已超脱了账单管理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分期管家则在2017年11月将公司由原来的杭州云兔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了浙江钱粒科技有限公司,原有的“分期管家”APP也升级为“钱粒账单”APP。更名背后是其业务思路的转变。

 

“钱粒账单”支持自动和手动记录包括网贷账单、分期账单、车贷账单、房贷账单和信用卡账单在内的多种类型账单。同时,钱粒科技还相继推出“钱粒信用”、“优借”等核心产品,其中,钱粒信用为用户提供征信查询、在线解读、综合测评、信用管理和应用等服务,优借为用户提供金融产品智能化搜索和推荐服务,钱粒科技通过丰富自身产品矩阵,多条业务线并行,打造一站式金融产品服务平台,布局智能化信用管理服务、移动信贷信息服务和金融科技产业链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打通产业上下游形成生态闭环。

 

潘豪杰将此解读为品牌升级。在新的产品服务布局的背后,显示出钱粒科技正在构造的一个更为丰富和开放的金融生态。在此生态下,用户可以通过信用管理服务和信贷信息服务获得更智能、更便捷、更适合的新金融服务,而对行业而言,钱粒科技也将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持续对外输出核心科技实力。

钱粒账单积累用户,为钱粒信用提供数据,而这两个产品,又为优借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持,反过来,优借的运行情况也会不断完善钱粒信用的数据,并最终形成能够对外输出的科技实力。

 

“我们推出的所有产品与服务都是互相联动的,目的就是做好用户和持牌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潘豪杰说,“未来我们会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对接更多的金融机构,不断深化、拓展新场景,成为一个大的新金融生态体系。”

 

目前来看,尚无法判断哪一家的转型之路会走的更顺更成功,但账单管理行业的竞争进入更为激烈的下半场是不争的事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场景、大数据、人工智能必将成为争先的关键词,账单管理行业也会出现更多精彩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