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授人“蔷薇”手有余香!马东敏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背后是家国情怀和无私回馈
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了60周年校庆。来自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顶尖专家、学者及校友纷纷返校为中科大庆生。包括中科大老校长郭沫若的女儿、严济慈的孙女、华罗庚的儿子、陈毅元帅的儿子以及多名从中科大走出去的院士、将军也纷纷发表了对科大的寄语和祝福。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60年前,1958年,为培养研制“两弹一星”的尖端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运而生,60年来这所大学用敢为人先地改革创新,成为高教界一股“不跟风不盲从”的清流。为社会培育了无数尖端人才。
马东敏就是中科大培养的众多科技人才之一。就在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前4天,9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85级校友、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女士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并宣布成立“蔷薇科大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少年班人才培养及母校学科建设,人才发展等。这笔捐款,是中国科大创校以来获得的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捐赠。
1个亿,既是当年少年学子的感恩反哺,也是如今功成名就后的家国情怀。
(马东敏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
“千生一院士”的科大情怀
互联网巨头向自己的母校捐赠,首先是一种叫作感恩的情感。但以他们的人情练达和洞察世事,理智,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且看看捐赠的流向和用途吧!
此次马东敏个人捐给中国科大的1个亿,指向明确:重点用于少年班人才培养,及母校学科建设,人才发展等。
马东敏说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五年是她一生的荣誉,其实这也是很多中国科大毕业生的想法,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中国科大首创少年班、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拥有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少中国科大走出的人都有科大情怀,马东敏亦然。
(中国科大85级生物系毕业生合影)
中国科大的优势在哪里?仅从人才培养来看,中国科大迄今为止培养了73位院士,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有约10%是科大毕业生。而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科大近年来取得了以量子信息、高温超导、语音技术、纳米材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
当然,如果再仔细看看中国科大的科研实力,则不得不更感叹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现在,中国科大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建设方面,8个一级学科和4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再加上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5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科研实力可以说笑傲学届。
(中国科大部分毕业生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邓小平早就提到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站在科技前沿的互联网企业,更深深懂得,科技创新,对一家企业来说何等重要。
而少年班,作为中国科大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科大对人才的洞察力:四十年来,少年班共培养出5位院士,培养了大批在科技、教育、高科技企业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少年班创建伊始,中国科大就致力于探索培养这些特殊大学生的方式,最初几届少年班学生的优异表现,坚定了中国科大继续办好少年班的信心,同时也引得其他高校纷纷效仿学习,这一点,中科大走在了北大清华前面,成为全国首位。正是因为中国科大少年班是全国最顶尖的,所以马东敏在致辞中说,“我想了想后来我还是做了决定,要考就考最好的中国科大少年班!于是开启了我跟中国科大无比美好的缘分。”
(1978年,中国科大成立少年班。这是少年班的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参与百度的创建并浸淫其中,从中国科大少年班走出来的马东敏当然明白科技创新对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从华尔街高薪挖人,何不提早布局、从学校开始培养人才?
在捐赠仪式上她就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科学企业家,不仅要重视研发投入、支持前沿技术创新,更要有能力和魄力不断推动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让国家和人民真正享用技术带来的福泽。
觅源反哺 鲜衣怒马之后返璞归真
李彦宏出身北大,马东敏出身中国科大——互联网巨头们的捐赠,直接回馈给自己或是配偶的母校。
这个世界上,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的爱情故事固然动人,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故事同样令人心折。
马东敏在捐赠仪式上的演讲中称:“科大少年班是我一生的荣誉。精神需要传承,少年班朝气孕育着国家的未来。我相信,在未来的四十年或者更多年,新一代的最强少年也将凭借更强的创新实力赢得更多的尊重。”
(马东敏女士与包信和院士及校友交流)
记得来路,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马东敏的这番话,她的先生李彦宏在向北大捐赠时表达过同样的意思:“这么多年,不管我在哪里,不管我走了多远,我总能从母校找到支撑自己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和现实支撑。”
马东敏背后是一份煊赫的履历:15岁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岁赴美留学,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5年,与李彦宏相识,并于当年结婚;5年后,参与百度公司的创立……
更多的时候,马东敏被称为百度背后的女人,给人的印象也颇有一种温柔的力量。她与李彦宏的相识相恋,她的相夫教子,都是从李彦宏接受采访的只言片语中传出,而她这个人本身,性格如何?能力几何?却鲜有人知晓。
直到2017年1月,隐退10年的马东敏重回百度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人们才重新打量这位聚光灯下的女性。如今,马东敏温柔的力量再次被公众关注,这也体现在了她在中国科大的发言中。她说,不仅要感谢母校,还要感谢百度同事,感谢父母,感谢感谢家人、孩子,感谢生命中一直陪伴她的朋友。
马东敏向中国科大捐赠,是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感恩,是鲜衣怒马后的返璞归真,是深入中国人骨髓里的精气神。
更多“科学企业家”会出现吗?
毋庸置疑,李彦宏算得上是一位“科学企业家”。当年在美国硅谷,身为工程师的李彦宏就是信息搜索领域里的杰出专家,正是在马东敏的推动下,他选择了回国创业。
同样是在李彦宏以及更多科学家、企业家的努力下,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正在迎头赶上。
但天下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中兴事件的缺“芯”风波,再次说明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制于人。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风口上,中国经济要再次腾飞,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尤为迫切。而技术密集,需要靠资金密集来打底。
还记得前不久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吗?一种新药的研制成功,需要的是巨额资金的投入,更需要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地坐在冷板凳上反复研究、反复试验,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成功的可能性。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所有的创新创造,事同其理、概莫能外。百度在AI(人工智能)上的发力,更需要高精尖层面的厚积薄发。
科学型的企业需要更多“科学企业家”的加入。马东敏的捐赠,饱含着一个不忘初心、善良且有魄力女人的卓越远见。
“蔷薇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向阳而且生命力顽强,它寓意旺盛的活力和希望。 我们也要在这个极速变化的世界中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年轻人提升自己创造竞争力。”马东敏如是解释“蔷薇科大发展基金”。
蔷薇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落叶灌木,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蔷薇的记载——“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棠棣之华,鄂棣之华,鄂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在中国人眼里,蔷薇一直是美好、坚强的象征,蔷薇的生长,是破土而出,更是向阳而生,创造无限可能。这大概也正是马东敏对创新人才和中国未来技术创新的期望与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