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得研究院:地方债发行加速 政信金融步入规范发展新时代
近期政信金融政策接连出台,在中央强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和财政部发文加快发债之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入了冲刺阶段,仅8月31日当天,浙江、山东、湖北就发行了超过1200亿元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券。利得科技集团旗下利得研究院分析认为,7、8月以来我国地方债发行的加速,标志着政信金融已经步入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地方债加速发行 主要用于公路、水利等基建项目
8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8〕72号)(以下称72号文),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财政部表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旨在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额累计为3328亿元,7月份单月发债额达到4614亿元,超过上半年发债总额。数据显示,8月份单月这一数据为5920亿元,超过7月,下半年新增债券发行提速明显。据此估算,剩余约8000亿元新增债券将密集在9月发行。
利得研究院梳理发现,地方政府利用这些新增债券融资主要用于公路、水利建设、学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等基建项目。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提速,资金筹措到位,中央和地方加快审批基建项目,下半年基建整体将有明显发力。从投资结构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的新型基建占比明显提升,交通运输仓储保持平稳,能源供应业投资占比持续回落。我国中西部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经济民生的重要“短板”之一。
政策密集出台,政信项目步入规范化发展新时代
政信金融是信用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履职践约、兑现承诺而开展的所有投融活动。实践层面来看,政信金融包括政府以自身信用为依据开展的投融资活动和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的投融资活动。前者常见的形式有政府债券、政府借款等;后者常见的形式包括PPP、资产证券化、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
地方债是政信金融多种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债。国债是以中央政府的信用为基础,以债券的形式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地方债则是以地方政府(一般是省级或市县级政府)的信用发行债券。
2014年,国 务院43号文曾明确要求地方政府控制债务规模,严禁违规举债。此后,中央历次经济和金融工作会议,都将加强金融监管,严防区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自2014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得到了控制,2015年有所下降。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2018年7月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7月23日,国 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2018年7月31日 中央政 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8月14日 国 务院办公厅颁发79号文,提出年底前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PPP条例,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加快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同日,财政部颁发72号文,优化债券发行程序,简化债券信息披露流程,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
2018年8月18日 银保监颁发76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2018年8月21日,有权威财经媒体报道,“银行对地方债风险权重计提有望从原来的20%降至为零”,果真如此,地方债风险权重调至零,意味着在风险资产占比上,地方债将享受与国债、国开债同等待遇。
利得研究院分析认为,随着以上一系列政策的紧密出台,以地方债为代表的政信金融已经步入规范发展的新时代。而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减弱,消费虽然扮演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角色,但进一步拉动的空间不大。因此,下半年扩大内需主要需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抓手。
利得以产业投资和金融服务赋能地方实体经济
利得科技集团在政信金融领域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以深入的宏观研究和行业研究为导向,建立具备专业素质的风控和投资管理专家团队,并形成了全流程投后管理体系。
十年来,利得科技集团已经与山东、陕西、贵州、内蒙古、江西等多省市达成合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通过设立政信投资基金,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速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增进当地百姓民生福祉。
在为地方政府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利得科技集团还以产融结合的形式,通过产业投资基金为地方经济提供产业资源导入,根据当地产业经济特点,在新能源汽车、医疗大健康、高端制造和军民融合等领域,帮助地方培育优质创新企业,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