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名亏实盈 解读维信金科中报的优先股公允值损益

2018-09-04 来源: 中关村网 作者:lisa 次阅读

8月30日,港股上市的智能消费金融平台维信金科控股(2003.HK)发布上市后首份中期报告。根据中报,截至2018年6月底,公司总收入人民币12.7亿元,同比增长15.5%;经调整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85亿元,同比增长59.1%;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9,560.8万元,同比增长6.6%。

但是,其所披露的期内人民币10.1亿元的亏损,还是引起了一些公司持续亏损经营的评论。

据维信金科上市招股书,公司2015年至2017年,分别录得亏损净额人民币3亿元、5.7亿元和10亿元。加上上半年的期内亏损人民币10.1亿,似乎公司盈利情况一直不太理想。

事实上,正如维信金科在招股书中所披露,公司的亏损主要是因其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大幅增加所致。

一般来说,产生优先股公允值亏损的企业都是新经济、新产业的代表。2016年上市的美图、今年上市的小米集团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小米集团2017年人民币439亿元的巨额亏损一度引来广泛的质疑和关注。

小米集团在随后澄清的时候也表示,互联网公司通常会有多轮融资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在国际会计准则下,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只是一种会计处理渠道,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其实是一项非现金项目,本质上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不会产生影响。

维信金科所遭遇的正是这种局面,作为新经济金融的代表,公司的资本市场价值增长飞速,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较之往年大幅提升。实际上,以经营利润计,维信金科2017年、2018年上半年,分别录得人民币3.47亿元、1.85亿元,经营状况优异,盈利能力可观。

 

 

另外,在2018年6月21日维信金科IPO完成之后,所有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自动转换为普通股,优先股持有人的所有权利均失效,将不再有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意味着,在下半年的数据中,维信金科将不会再受到优先股公允值变动的影响。

近期,随着大批互联网、新经济企业在港股上市,港股市场投资者如何通过财务数据关照企业价值的模型也正在被改变。由于港股上市新规的出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类、互联网类大型企业登入港股,不同于传统的估值模型,在财务数据中会存在优先股公允值损益之类的「陷阱」,高成长的新经济企业更需要判断未来的成长性和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来给出企业公允的估值。

维信金科在招股书中披露,其100%业务资金来源于持牌金融机构,不涉及P2P业务。虽然也受到141号文的影响,但根据维信金科中报数据显示,公司存量资产风险已经基本出清。截至2018年6月30日,维信金科M1-M3逾期率为5.7%,环比17年底下降38.7%。公司及时的业务、风控策略调整,也大幅改善了新增资产质量。2018年Q1和Q2的首月逾期率分别为1.5%、1.6%,相比2017年Q4下降超过50%。

根据中报,维信金科也一直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延展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在上半年分别与外贸信托、度小满金融(百度金融)达成深度的资金全流程死循环协议,与天翼电子商务、阳光信保达成消费场景的开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