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守正出新正道致远” ——第四届新金融大讲堂在京落幕

2018-09-03 来源: 中关村网 作者:lisa 次阅读

中国的金融创新正在快速迭代,当互联网金融备受质疑之时,金融科技扛起“金融创新”的大旗挣扎前行。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互联网科技业都在切实围绕金融的本质进行创新。

一场由金融科技引领的行业革命正在悄然升温。在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下,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站在风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企业,都在拥抱这种趋势。

业内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诞生于金融业的基础上,金融科技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来反哺金融行业,促进行业更加安全、高效地运行。金融与科技正在从平行到交汇,并且逐步走向相互竞合与彼此赋能。

在此背景下,由经济观察报、《中国金融》杂志、经济观察研究院、新金融家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新金融大讲堂于8月24日在北京举办。

活动以“守正出新 正道致远”为主题,汇集监管层、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新金融领袖代表,针对金融科技行业的现状进行全方位解析,深度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呼吁以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竭的生机和动力。

经济观察报执行总编辑文钊指出,“守正出新,正道致远”,当规范成为主旋律时,这可以看做我们对新金融的美好祝愿和期望。我们看到,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希望通过科技注入,最大程度地激发自身活力。

当然,新金融的发展不能背离金融的本质,他也必将遵循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新金融的狂飙突进,也见证了这个领域的泥沙俱下。相信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个行业中的机构和从业者会变得更加清醒和务实,会秉持对市场和规则的敬畏之心,会更重视合规。我们相信,今天,对有些新金融的从业者来说可能是一个至暗时刻,但对那些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坚持脚踏实地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机构来说,今天他们有可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发展机会。

从2015年,《经济观察报》发起成立“新金融家联盟”,并于当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新金融大讲堂。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金融、科技和相关产业的专业人士,共同为新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心力。我们希望借助于我们所拥有的媒体平台,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推动与引领新金融领域的理性思考和建设性讨论。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部、教育培训部主任李倩表示,正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守正出新,正道致远”,强调的一个“正”,在此时此刻非常有意义。

金融科技的未来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解读了《金融科技的本质和未来发展》。他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阶段,现正向智慧化迈进,单主体建设均已基本完成,跨主体协同的生态、平台建设已成主流,打造技术结盟、开放金融能力成为趋势,金融科技不仅促进金融机构转型,也逐步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加速器与孵化器,传统机构转型必须树立科技是中心而不是后台理念,金融科技时代合作大于竞争,但合作中要培养自身核心能力和积累数据,而不是单纯靠出卖牌照、账户资源,对外要做到依靠但不依赖。

区块链等新型技术为平台型、对等型、互补型结盟提供了手段,促使各个主体有机会坐下来重新谈合作,探索业务流程的简化与重构。区块链技术将会渐近式发展,刚开始在小而美的闭环场景落地会更实际、成功可能性更大,也容易树立信心,在此基础上,经过痛苦、漫长积累才能成功走向全开放场景。

金融业的发展是金融科技与改革开放双轮驱动的结果。金融科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术是因、创新是果,金融科技不是颠覆,而是在多年积累上的传承与进化。科技是基础,金融是应用。在谈到金融科技的“变与不变”时,他提到,虽然技术、客群、赢利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而金融的本质没变,金融的专业性、综合性、复杂性、风险性一直未变。

“应客观认识金融科技的改良作用,不神化、不泛化、不异化、不过度赞誉。”狄刚指出,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监管环境、法律体系、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协调发展上,金融科技时代,风险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除金融本身固有的风险外,IT风险、数据风险、同买同卖的算法风险与羊群效应,风险传染性更强、破坏性更大,因此,监管科技、合规科技应与金融科技协同发展,监管科技是指监管机构采用科技手段实现更有效的监管,而合规科技是指被监管机构利用科技手段更低成本、更有效的满足监管要求;他提到,应加强基础设施的横向处理能力、纵向扩展能力、安全可靠与连续服务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风险识别、度量、预防与阻断,从面向报表、统计数据向面向财务数据、交易数据到最终面向行为数据过渡;监管科技应与合规科技应长期良性互动,推动建立统一口径的指标体系与采集体系,打造统一的指标释义平台、数据报送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综合统计分析平台、实时风险预警平台,通过整合业内资源有效提升数据标准化、数据综合分析深度利用、算法与建模等核心能力。

最后,他指出,发展金融科技一定要坚持初心、回归本源,严守底线,金融科技应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金融普惠、服务于消费者保护,沿着前人的基础,滚动优化、持续演进、继承式创新,金融科技发展将永远在路上。

数据驱动的新经济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以《新经济:数据驱动》为题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新经济与旧经济的最本质区别是底层数据,新经济是数据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

数据技术的基础是联互网,核心可以用ABCD(AI, Blockchain, Cloud Computer, Big Data,即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概括。数据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商业发展,促使商业形态从量变到质变。

新经济的概念不是停留在思想或者探索阶段,而是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主流的形态。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众多商业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例如,平台型经济开始崛起,传统企业的供给弹性有所增强。

金融科技的未来

王黎强: 新金融 新监管

科技发展不仅需要“黑科技”,还需要更多贴近市民生活的“暖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广大民众带来了便捷的金融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微小与美好的改变。蚂蚁金服致力于运用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金融风险防控。蚂蚁金服打造的智能监管科技系统——蚂蚁风险大脑,已参与北京、广州、天津、温州、贵阳、重庆、西安等多地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在不断提升监管科技能力的同时,蚂蚁还运用区块链等最新技术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

薛洪言:科技赋能金融的新阶段

金融科技由互联网金融延伸而来,未来的形态将走向更加开放的平台。苏宁金融聚焦金融AI、大数据风控、区块链、物联网金融、金融云、生物特征识别六大金融科技,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更好地服务于普惠金融群体。

刘鑫:“方便”是当下消费信贷市场的关键词——对市场趋势的几个判断

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包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刘鑫对当前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刘鑫认为,近来消费信贷爆发式增长的动因是“方便”二字,“方便”作为市场的关键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无论场景还是金融科技,背后的本质是流量和数据。科技的核心改变了产业,产业改变了金融。

从竞合走向融合

在论坛环节,独立经济学家赵晓表示中国是一个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但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指出,加大教育、科技投入,积极吸引外企,加快改革国企,大力发展民企,致力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大力改善民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生态,赢得民心,提升国力。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刘宏海表示,中国一方面应该坚持宏观改革,开展灵活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拥抱全球经济,寻找自身定位。

清华大学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杰群认为,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先后经历了合作、竞争和竞合三个阶段,最终将走向融合共生。未来,银行业与互联网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大数据公司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逐步构建起丰富多样、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原泛美开发银行高级顾问鲍永东对普惠金融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按照联合国及国际金融组织对普惠金融的概念,这是一个为低收入人群及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事业,孟加拉尤努斯也是如此倡导,其主要方式是小额信贷。

北京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鹞讨论了区块链技术的“不可能三角”。他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区块链不可能同时兼顾准确性、成本效益和去中心化。同时,从技术本身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不是“灵丹妙药”。

基玉董事长王翔认为,金融机构不要害怕改变,不要对抗趋势。在金融行业,机构最主要的竞争力是品牌和IT。对于基玉而言,IT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业务链,不仅改善了交易状态,还提升了对金融风险的判断。

神州数字创始人、总裁萧莹表示,从票据支付,到有卡时代,再到无卡时代,英国、美国和中国分别是这三个时代的代表。未来科技在金融的应用场景有四个趋势:基于使用权的金融、组织与个人间的信用金融、点对点的场景金融及跨界金融。

活动最后,主办方为创造智慧财富的专家学者代表颁发证书,授予“新金融家联盟讲座教授”荣誉。同时,本次活动组委会通过学术支持机构、企业自荐和专家提名等方式获取企业信息,为在金融科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做出表彰。

新金融家联盟讲座教授 荣誉获得者:黄剑辉、刘宏海、郭杰群、董希淼、赵鹞、周煊、鲍永东、费卫东、聂日明

京观奖-科技创新类:玖富、神州数字

京观奖-金融服务类:慈航资本、海象金服、捷信、拉卡拉、人人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