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设限 “有钱花”助力“两栖青年”实现美好生活
小孟在某一线城市经营一家餐饮店,同时她还是一名网络作家,在某个知名网络文学平台有自己的小说连载。“这两份工作都挺好的,我一会儿是餐饮店老板,下一刻又成了‘网络作家’,两种状态差别很大,但我都很喜欢。”
和小孟一样享受在两种状态中随意切换,“双卡双待、超长待机”的青年有不少,他们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两栖青年”。最近,清研智库联合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搞了个研究报告,显示现在中国两栖青年的群体数量大约能达到7000万,其中女性占比接近6成,主要集中在80后—95前,高学历人群占比超过9成。
专家认为,多重职业身份可以不断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学习性;同时多重职业身份也能扩大一个人的社交圈与影响力,从而提升个人满足感。我们从报告里还找到了两个例子,大概能看明白这些中国“两栖青年”的生活状态:
找到价值感,不是为了折腾,就是活得认真
子宁是一名80后,也是一线城市某500强的中层管理者,他的“两栖”选择和收入上的追求没什么关系。他和朋友一起办了一个“周末课堂”,每逢周末就无偿给小朋友讲课。“哪怕我在工作中谈了一个多大的胆子,那个成就感都不如我站在小朋友面前讲了一道题。当他们茅塞顿开地说‘啊’,然后开始鼓掌,那个感觉太美好了! ”通过“两栖”,子宁为生活找到了平时工作外的价值感。
生活不设限:无边界的人生一切皆有可能
小杨本来是一名普通的外企职员,平时利用业余时间会兼职做一些外包的翻译工作,同时还和朋友共同运营一个公众号。而这个公众号则是一个美食账号,和自己的主业没有任何关系,“一开始目的就是单纯地想分享自己的喜爱的全球各地美食,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现在公众号已经开始有收入了,而且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累积了不少忠实粉丝”。
就像上面两个例子,“两栖青年”要么追求自身价值,要么玩跨界探索学习。他们的未来在人生方向、职业方向上可塑性极强。相对于年长的一代人而言,甚至以往的行业、职位、薪资水平等等对很多中国青年的发展都不是限制,对于他们而言,一切皆有可能。
而这样一群具有极大适应能力和巨大发展可能的年轻人,也有更加灵活的个人金融需求。根据报告,超六成两栖青年有过借贷经历或有借贷需求。而中国强大便捷的互联网金融等外部金融环境也成为“两栖青年”们在个人选择上更有底气和勇气的原因之一。这从借款渠道的更新也能看出来:尽管向银行贷款,跟亲友借钱等仍然是主流借贷方式,现在一线城市超5成的“两栖青年”已经选择或想选择互联网金融作为借贷方式。其中,BAT以较为明显的优势领跑互联网金融借贷渠道,从数据看,排名前三分别是“蚂蚁借呗”、“微粒贷”、“有钱花”。
那么,有追求的“两栖青年”们会借钱来干嘛呢?答案是自我提升消费。为适应两栖生活,两栖青年乐于选择自我提升,不断“充电”、“保鲜”。根据报告,时尚买手、私厨、美食、糕点师和摄影相关从业人员等前期投入较高的行业是“两栖青年”们互联网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最集中的行业。
某领导曾经借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名言勉励中国青年:“少年、青年强,则中国强。”当某些国家的年轻人深陷“低欲望社会”,年轻人失去进取心、价值感,并且越来越害怕变化,不敢担当的时候。近7000万的中国“两栖青年”却表现出了勇于挑战、不惧变化、不怕困难、不断自我提升的强大生命力。这样的青年群体的存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为中国的“两栖青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