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COM_中文业界资讯站

从社会经济学的公共物品博弈看蝴蝶邦邦

2018-08-13 来源: 消费日报 作者:lisa 次阅读

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凡是可以被公众免费使用的都可以被称为公共物品,比如城市里面的公共设施,还有一些,比如空气、海洋、森林等。由于公共物品的免费性、无偿的利他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的现象,这就形成一种博弈。我们可以把公共物品博弈看做一个基本的模型,以此来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研究。再如,几家分销商都经营同样的商品,其中有一家经销商进行了广告宣传,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营业推广,这时候,另外那几家分销商都会从中获得好处,在这个范围内, 广告宣传,或者是其他的营业推广就成了公共物品,这就出现了一个博弈问题:那个做广告的人显然付出了广告宣传,或者是其他的营业推广的代价,而其他的人坐享其成,博弈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从社会经济学的公共物品博弈视角审视蝴蝶邦邦,我们会看到一些相同之处,也会看到些许的不同。

社会经济学的公共物品具有福利性的特征,没有排他性与竞争性,从公共物品的属性看,蝴蝶邦邦本身就可以被称为一种公共物品,其同样具备福利性的特征,蝴蝶邦邦就是在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同时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愿望,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受众,都是一种福利,而蝴蝶邦邦就是创造福利的平台。在蝴蝶邦邦中,同样不存在竞争,只有合作互赢;同样没有排斥,有的只是抱团互助。

但是,社会经济学的公共物品却存在着诸如前面所讲的“搭了方便车没有付出却得到利益的”博弈,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考量。而蝴蝶邦邦虽然是一种经济平台,其实更是一种公益的、彰显与倡导社会公德的平台。蝴蝶邦邦的初衷就是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愿望,其采用的方式是我助人人,人人助我,每一个人在帮助别人之后都会得到愿望积分,到一定级别助人者也可以发布与级别限额相匹配的愿望。通过这样的途径,真正实现了“好人有好报”的目标。也就是说,蝴蝶邦邦营造了一种人人向善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善积累的越多其“财富值”就越高,这样,这种良性的氛围就让每名行善的人在每做一件善事之后都会有效能感,体验到行善的回报。不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会有前面所讲的“搭了方便车没有付出就得到利益的”博弈。如果说存在博弈,那也是人与人之间比谁做的善事多的博弈。因此,蝴蝶邦邦充分地汲取了公共物品博弈的积极因素,又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蝴蝶邦邦,其很好的履行了公共物品的职能,与此同时,其更在优化社会风气、营造助人得利互助共赢的良好商业氛围中发挥了启动、促进与维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