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华基金资管新规配套细则解读
2018年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央行通知》),就“资管新规”下的过渡期问题、净值核算问题、投资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同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资管业务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时隔三个月,一行两会就4月27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 进一步出台了具体的配套细则,对执行层面的业务规则进行了明确。
我们对配套细则的解读:
总体来看,上述配套细则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方向一致,并在新老划断期间进行“柔性安排”。长期来看,资管业务和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内容,有利于市场朝着更加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具体来看,三份细则中超预期部分主要为《央行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募资管产品可适当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封闭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自主制定整改计划等。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细则将主要带来三方面变化:
1、资管产品清理、资产抛售压力可明显缓解。《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和《资管业务新规(征求意见稿)》均明确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续发老产品对接未到期资产,同时,明确过渡期可安排自主有序整改,不统一整改进度,将产品清理和资产抛售的压力降至最低。
2、非标资产的处置工作将变得平稳有序。首先,配套细则明确公募产品可适当投资非标;其次,为非标产品回表提供制度支持(如鼓励银行发二级资本债);第三,明确非标过渡期内、过渡期外安排,强调平稳有序、妥善处理。在此细则指导下,各类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股权质押等的压缩进程将边际缓解,风险暴露频次可能降低。
3、信用风险偏好有望修复。受前期资管新规执行力度影响,社融大幅下行、股权质押风险持续暴露,银行、投资者信用风险偏好下行,权益市场、低等级信用市场表现低迷,此次资管新规细则好于预期,信用风险偏好有望阶段性修复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信用风险偏好能否持续回升,核心还是在于经济基本面是否企稳。
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1、低等级信用债抛售压力或边际缓解
在前期资管新规“三年调整到位”的约束下,资管产品无序收缩,资产被动抛售,而低等级信用债因信用环境恶化,需求不足,流动性几近枯竭;
资管细则对过渡期安排、非标安排等均进行了具备操作性、影响较为可控的方案,前期无序去杠杆的状况会有所缓和;
如果低等级券抛售压力缓解,则中等级资质的信用债补涨将更加确定。
2、对长端利率债的影响
首先,长端利率债近期表现强劲,对资金面宽松、经济数据回落等已经反应相对充分,随着政策放松逐步从预期转为现实,长端波动会有所加剧;
其次,资管新规细则下,前期社融快速下滑的情形有望缓解;
第三,资管新规细则或阶段性抬升风险偏好,在权益市场可能会有所表现,进而对长端利率债市场形成制约;
因此,长端利率债可能出现一段阶段性上行。不过,考虑到基本面依然具备下行惯性,长端利率债如果调整到位,依然可以考虑介入。
如何影响股票市场?
回顾二季度,整个市场风险偏好都在不断下行,随着此轮央行加码宽松的手段推出,意味着去杠杆或出现阶段性缓和。对市场风险偏好的压制边际改善,有利于权益资产估值的提升。目前,市场预期接下来或有持续的流动性宽松政策推出,以及下半年包括财政等手段在内的多重稳经济的手段推出,整体来看,市场有望迎来一段温和反弹。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
本报告包含来源于公开资料的信息,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为研究人员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的分析判断,不代表任何市场预测。本公司力求材料内容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请投资者谨慎思考、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