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许欣:普惠大众 合力共建个人养老生态圈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不断降低,构建以个人自主养老为基础的养老“第三支柱”,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6月8日举行的“中国个人养老管理的生态构建——2018中欧基金养老金融论坛”上,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金具有长期投资属性,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重,是提升养老金长期平均收益、满足品质老年生活需求的关键。他认为,未来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差异化格局将体现在“产品、账户、场景、服务”四大核心要素上。
作为行业内致力于养老投资的基金公司,中欧基金发挥长期投资业绩稳定出色的优势,积极投入养老型基金产品的创新研发。该公司组建了由资深专业人士构成的养老投资团队,并已上报2035和2050两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致力于为养老金投资创造长期价值。
长钱长投,防范个人养老投资误区
用储蓄存款的方式进行养老,在许欣看来,是个人养老投资的第一个误区。他笑言,这样的养老方式最大的风险在于,“活得太长”。
根据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而如果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大幅延长,这意味着,如果养老投资收益较低,将使得积累的财富无法覆盖未来的养老需求。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当前银行1至3年定期存款的年收益率约为1.5%至2.75%,银行理财的年化回报为3%-5%,而权益基金滚动持有十年的历史平均年化投资回报则高达15%。如果把大量资金配置于较为保守的理财工具,投资回报显然无力改变养老困局。
许欣认为,要想提高投资回报,就要提高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而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重,是提升养老金长期平均收益、满足品质老年生活需求的关键。
“年轻人总认为养老是未来的事,这是第二大误区。”许欣表示,养老投资应该要从年轻开始。年轻人虽然可投入养老投资的资金量不大,但长期积累和复利收益创造的财富积累是巨大的。
“因为太在意短期波动,而忽视了养老投资的长期属性,这是养老投资的第三大误区。”事实上,养老资金可以投资短期有波动但长期收益相对较高的股票资产,并通过长期持有来降低实际亏损的概率。
据测算,在2001-2006年间的任何时点,等权重投资全市场的偏股型基金,且连续持有十年,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近15%,累计回报率超过300%。如果投资者自2002年起投资沪深300指数,在任何时点持有1年、5年、10年所获得的收益率中,负收益的概率分别为“超50%”、“27%”和“0%”。用相同的方法统计,在任何时点持有偏股基金1年、5年、10年,所获得的收益率中负收益的概率,则为“33%”(1年)、“13%”(5年)、“0%”(10年)。
正如许欣所言:要力争实现养老投资的高收益,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股票仓位;而要力求降低风险,减少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概率,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引导投资者做长期持有,理性投资。“养老金投资的核心是长期持有,海外养老金体系成熟的国家针对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均会设置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长期缴费,也会就提前支取行为设置较高的惩罚费用。”
例如,美国的第三支柱IRA计划,为了鼓励长期投资,传统型IRA可以享受税前缴费,税收递延的优惠,并规定59.5岁以后才能将资产提取出来使用;若投资者提前支取,则需支付10%的额外税费作为处罚。
“四大要素”,决定个人养老金市场差异化格局
许欣告诉记者,未来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差异化格局将体现在“产品、账户、场景、服务”四大核心要素上。
“做好产品是基金公司的天职。”许欣认为,如果基金公司能够提供真正高质量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又能坚持正确的投资习惯,获得高收益的机会就很大。伴随投资者及销售渠道的逐步成熟,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产品越来越受投资者的认可,市场份额会向优势制造商进行头部集中。而养老产品就是要精选底层产品,构建FOF组合,并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从基金年报数据来看,在2006年至2007年的这一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主动权益基金持有规模从2006年末的3700亿,增长到2007年末的2.4万亿。而在2014年至2015年的一轮牛市中,个人投资者主动权益基金持有规模只从2014年末的1万亿增长到2015年末的1.2万亿,业绩领先基金公司的新发基金却在此期间受到投资者追捧。可见,当前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更趋理性。
在四大核心要素中,“账户”和“场景”是销售商的核心竞争力。许欣告诉记者,账户不仅帮养老投资者实现了产品购买、查询、报税等一揽子服务,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将改变投资者的行为习惯,使投资者从过去对一个个单品净值波动的关注,转为对账户整体风险和收益的关注。账户可以将资产配置、交易场景和客户服务融合在一起,这对投资者形成良好的投资行为至关重要。
如果说过去的金融产品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那么在“场景”中销售基金,销售商就能发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同时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让投资行为在“无感”中发生,借助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提升投资者的购买体验。
场景营造过程也是财务规划与投资者引导的过程。例如,当一位投资者登录基金销售网站时,场景就会主动提示“怎样进行养老投资”、“养老投资有哪些好处”等,帮助投资者构建符合他预期的投资计划。
“金融产品是不断变化的动态产品,服务必须贯穿于它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这需要制造商与销售商共同配合完成。”许欣坦言,与其他消费的一次性属性不同,金融产品的动态变化使销售只是服务的开始,而服务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以需要参与各方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理想的个人养老管理生态圈。
持普惠之心,服务养老事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欧基金已上报了两只养老基金——中欧无忧2035和中欧无忧2050,均是养老目标日期FOF,根据年龄,分别针对2035年和2050年前后退休的居民。
“我们实际选择了中国的两个人口出生高峰期。”许欣指出,基金公司的养老业务目前主要通过TDF(目标日期基金)或TRF(目标风险基金)以FOF的方式进行底层产品优选和动态资产配置。TRF类似二级债基,风险低波动小,收益也相对较低,而TDF依照目标年龄,跟大众的养老需求更加吻合。
在许欣看来,个人养老金投资是千秋大业,不是跟风追热点,需要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一起来完成。从商业角度看,养老投资管理是门“好生意”,长期回报很好,但没什么短期获利;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养老是中欧基金的战略性业务,持普惠大众之心,通过合理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金融企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