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之火 燎原万里—北京长江伟业董事长祝清钢
有人用"侠商"二字形容北京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清钢。因为他是"青龙拳"传人,“自寅拳”掌门,精通“黑砂掌”,他的弟子在全国武术散打比赛中曾获得金、银奖牌。他嫉恶如仇、乐善好施、支援灾区、办希望学校,多有扶弱济贫之举,侠肝义胆,堪称当代"大侠"。还因为他自幼闯荡商海,建工厂、开公司,设立武术学校,无往而不利,是名副其实的实业家、商人。
实际上,“侠商”二字还不足以概括祝清钢其人,或者说只能概括以前的祝清钢。因为他还是一个专利发明人,一个科技爱好者,一个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民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之后,身体力行的人。2004年3月24日,祝清钢在由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资举办的“专利全国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要为加强专利持有者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而创建一个从技术到产品、从市场到售后服务的良性大循环体系,为改变我国每年几十万项专利技术只有不足5%能直接实现生产力转化的现实而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00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颁布20周年。全国人大、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借以进一步宣传、普及《专利法》,激发全民族的发明创造热情。知识产权界的专家、学者和数以万计的发明人、专利权人也欢欣鼓舞,他们用发表文章,召开座谈会、演讲或者举办各种展览。展示会等形式,纪念《专利法》颁布20周年,呼吁更多的部门、企业和个人重视科技进步尊重知识产权。在遍布全国、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中有一项活动极为引人注目,那就是北京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全国社会文化公益总会、中国科协科技情报研究会联合组织的“专利全国万里行”大型科普公益活动。这项规模庞大、普及面广、实效性强的科普公益活动,由长江伟业公司投资1700万元,计划用14个月的时间完成。具体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10000项已被认知可行的专利项目,再由140多名科技人员、20个车队组成宣传、推广队伍,以北京为中心,分成20条路线,向全国各地辐射。走遍2380个县市。在为上万项专利技术、产品开拓市场的同时,让3亿以上的国人直接接触到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消弥可能存在的人们对专利的神秘感、距离感,在尊重知识产权、应用专利技术的同时,激发出蕴藏在数亿人内心的无穷创造力。
![](/uploads/allimg/180510/1R2435959-0.jpg)
“专利万里行新闻发布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年仅31岁的铸清钢表达了对中国专利事业推广的信心
20年来,中央和地万政府都非常重视宣传普及《专利法》,采取了许多措施、制订了各种政策,以增强国人的专利意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和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加剧,也使更多的人深切感受到了机遇和挑战的压力。此时,作为非政府行为的“专利全国万里行“公益活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规模,为了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而“长征“,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引人注目自然是在情理之中。而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型公益活动的策划者、投资人,组织实施的总指挥,就是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年仅31岁的祝清钢。
千锤百炼铸清钢
20世纪60年代初期,祖籍山东省邪城县祝家庄的一对夫妻举家迁徒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海拉尔矿区。1973年祝清钢就出生在这里。
在祝清钢童年的记忆里,生活充满了艰辛。只有在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煤火烧热的土炕上,看着父亲卷起纸烟来吸,妈妈在身边忙前忙后的操持家务时,他才会感到温暖。
祝清钢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干活。那时候的他,已经显露出坚毅、执着的秉性和富于幻想的天赋。看见母亲柔弱的身躯肩负煤袋的重压,他就想,一定要有个铁爬犁,后来,他有了。全家人省吃俭用买了一辆驴车。除了拉草、运煤之外,他还用驴车运水。他和弟弟的学费就是靠卖水赚的钱缴纳。
除却艰苦的劳作,少年祝清钢唯一的嗜好就是习武,也许是北方大漠膘悍、尚武的传统所致,更也许是祖居鲁西南地区行侠仗义之风的世代相传,祝清钢从6岁起就迷恋上了武术,并拜师学艺。每天凌晨出门,跟着师傅练功,不避寒暑,风雨无阻。
![](/uploads/allimg/180510/1R2434120-1.jpg)
20世纪80年代中期,祝清钢优异成绩初中毕业,被通化师范录取。父母和老师都为他高兴,因为读师范不仅可以继续深造,还能有助学金,可他却坚持要读重点高中,无奈之下,父母也只好同意。
读高中时,去一个同学家玩,正巧同学的哥哥有一批袜子卖不掉。祝清钢突发灵感,当时就用赊账方式,以每双一元钱的价格买下,运回海拉尔。并很快销售一空。祝清钢挣到了他人生中第一笔”大钱“,也更加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高中毕业前夕祝清钢却突然提出要退学,令父母和老师既吃惊、又失望,他却义无反顾。
退学后他先后在大雁矿区办起了名为“佛斯特“的5家连锁商店和一家微型饺子馆,并承包了当地的水果批发市场,还独出心裁地开办了当地首家“婚姻介绍所“。
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能有如此作为,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使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到了1991年,在人们还在争当万元户时,这个不满20岁的小老板已经拥有30余万元的资产了。
也就在这时,祝清钢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把企业、商场托付给朋友、家人,怀揣20多万元现金离家远行了。去实现他人生的另一目标——习武。
在河北,他拜武术大师甄锋为师,得到了“黑砂掌“真传;在湖南,他拜在湖南省一级拳师杨笃斌门下,苦练“青龙拳”。还在湖南师大做了旁听生,增长学识。以后又到了北京,在中国政法大学做旁听生。在这期间,他不仅仅是习武修文,也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他帮过许多人,却从不计算开支,没想到后来却遇到几个骗子,身无分文露宿街头甚至被当作‘盲流‘,关进收容所。
从踌躇满志地仗剑游天下,到衣不蔽体地仓皇回到家,这一番经历给年青的祝清钢又上了人生一课。
1992年,祝清钢再一次孤身出游,来到了新疆。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他结交了几个朋友,并把钱赠送或寄存在朋友手里,然后做出了又一个的决定:独上天山,修身养性。7天后,他背着行囊,攀到了天山的雪线。在一处悬崖的岩缝里安置了自己的住处,开始了现代野人生活。
这是由一个20岁青年创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茫茫天地之间,风雪交加之际,孤独一人的寂寞无助,又岂是一个“修“字了得。每天,除了练功之外,祝清钢为生存奔跑,挖野菜、摘野果、捕豆鼠、套野兔……。
严寒的冬天他抗过去了……狂野的风暴,滚地雷炸响他躲过了……岩壁上,他用尖石块一天一下划出道道,春夏秋冬,天山的四季在祝清钢这段生命里似乎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1993年的10月1日这一天终于来临了,他极目远眺,想了许多许多,他忍不住仰天长啸自问自答,”无论社会怎么变化你能不能按自己的处世方法生活?”“能!“”无论今后遇到什么困难,你能不能抗得住?””能!“……
没有人完全理解他独上天山的初衷,更没有人能准确估量,这样的一种生存经历会使他的性格,体能得到怎样的锤炼,又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产生多大的影响。
直挂云帆济沧海
走下天山的祝清钢,沉稳了许多。而他的思维却更加活跃,意志更加顽强,他的体能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远胜于常人。
在湖南冷水江市,他应邀担任了杨笃斌创办的武术专业学校副校长,教学生习武并处理一些校务。同时,他还兼职做一家企业总经理的保镖和另一家企业的产品营销工作。由于他精力过人,又待人诚恳,几份工作都能应付自如,且绩效显著,很快就又有了相当可观的财富积累。
1995年3月,祝清钢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太极拳走向世界新闻发布会”。会议间隙,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伍绍祖问他:“小祝,你们家乡的武术教育搞得怎样?”祝清钢如实的回答:“还是空白。“那你怎么不回内蒙啊。”一句话点醒了祝清钢。他暗想:“是啊,我能在湖南办武校,为啥不能到家乡传播武术呢?使中华武术之花开放在家乡土地上。”
回到湖南后,他毅然辞别恩师,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祝清钢创办的“呼盟南北武术职业学校”于1996年9月正式开学,并很快以优良的办学质量而闻名内蒙古。
![](/uploads/allimg/180510/1R2431615-2.jpg)
“南北武术职业学校”响彻呼伦贝尔南北
此后,他又创办了“天力食品加工厂”等几家经济实体。
如果说从前祝清钢的侠义心肠大多表现在对家人、对朋友、对遇到的贫弱个体,那么,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视野的开阔,此后的祝清钢则更加理性,举动也更加社会化,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了更深的理解。
1998年夏季,我国南北方同时发生洪涝灾害,内蒙古也未能幸免。祝清钢除了无偿捐献一批抗洪物资外,还奋不顾身地加入到抗洪队伍中,冲锋在抗洪第一线。
洪水过后他又捐款100万元,在扎兰屯市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并规定两年内学生全部免费,教职员工的一切费用也由他全部包下来。
亦文亦武的希望小学的建立让祝清钢的公益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视野的开阔,祝清钢觉得仅在内蒙古发展局限了他追求的脚步,他想做更大的事,做全国的事,做世界的事。
于是,在世纪交替之际,祝清钢来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的祝清钢,以重新创业的心态开始了业务的拓展。他们陆续开办了房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视频人才网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祝清钢认识到了科技进步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感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工作之余他开始接触并思考问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他设计出了苹果型冷藏柜,并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以后,他又从许多人用器具刮舌来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突发灵感,发明了一种实用新型材料、科学卫生地清洁舌苔的伊妹儿牌舌刷,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这项专利己投入生产并进入市场。
在发明和推广自己的专利过程中,祝清钢得以对国内外科技进步、专利保护和推广等领域有了认识,更对国内每年大量的专利技术只有很少一部分得以实施感到忧虑,特别是对发明人而言,呕心沥血的发明成果,迟迟无人问津,即或能与生产方接洽,也往往因为资金、市场、技术评估、风险承担、利益分配等种种不确定因素难以成交。其中的繁复与艰难,他有了切身的体会。
祝清钢认为,在我国,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转化难,有着历史的、观念上的以及体制上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障碍,但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专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这是必须做的事,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不愿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豪情满怀、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众多的发明者、专利权人实现他们的成果转化,这样的事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有益,一定要做!当然做好这件事,需要毅力和胆识,还需要时间和资金。
从2001年起祝清钢开始策划、构思一项能够最大限度地拉近发明人、专利权人与中、小企业之间距离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和与有关部门、企业、发明人的接触、交流,终于渐渐形成了“专利全国万里行‘’的整体策划方案。
2002年,祝清钢任董事长的北京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祝清钢以此做为平台,投入资金、招募人才,与有关部门对接,开始在数以万计的专利项目中进行筛选、评估,选择那些科技含量高,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项目。他的目标是要选出1 0000个专利项目,分门别类装载上他的理想之舟,驶入长江,横跨祖国大地,把众多的智慧结晶用最直接的方式送到尽可能多的人群中去,“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传播的将不仅仅是科技成果,更是一种精神——呼唤创新的民族精神。
终端运营万里长
“专利万里行“的思维理念与运作模,受到了有关部门、科技界、特别是众多专利权人的欢迎。很多专利权人主动找到长江伟业,介绍自己的专利成果,积极参加“万里行”活动。但也有一些专利权人,因长期潜心科研,经济困难,甚至连很少的一点报名费也交不起。祝清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制定了免费标准,包括:属于特困者免费、军、烈属免费、教师免费、离退休人员免费……。
![](/uploads/allimg/180510/1R2431538-3.jpg)
而另一方面,在专利技术和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中、小企业的状况,也令祝清钢感到忧虑。通过调研,祝清钢发现了症结所在并形成了宏观的解决思路,他认为,任何产品都要通过市场才能体现其价值,我国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是专利技术转化难的根本原因。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则专利技术转化就能够顺利进行。
祝清钢认为好产品应该是高品质、低价位,性能与质量的总和。但在通过何种方式走俏市场的问题上使生产制造商大伤脑筋,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努力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高额的广告投入、冗长的销售渠道、庞大的营销队伍,使商品价格飞涨,但制造商并没有在这些高价位的商品中得到回报,反而被分销商层层所累,利润所剩无几。同时销售环节无限制的占用生产制造商的货款,也使制造商苦不堪言。于是,一些有实力的生产厂家,不惜血本,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他们从连锁经营、专卖店等销售方式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可是连锁经营、终端卖场往往过多地消耗了资本和精力。单一产品的终端卖场、专卖店,连锁店无法支付冗长庞大的渠道开支,导致逐渐萎缩,甚至于多年苦心经营的专卖店也会因单一产品经营的市场竞争风险而顷刻间土崩瓦解。那些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的产品,却常常因企业没有巨额资金完善渠道,打造品牌而夭折。
与此同时消费者在众多的商品面前,缺乏选择的标准,更多的消费者是在挑选品牌。然而,一个商品品牌的打造是需要条件的,消费者越来越发现,品牌商品的价格并不完全等于质量,物有所值的商品越来越少,那些低质高价或高质高价的商品,使他们无可奈何地陷入两难之境。
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占有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就更加困难。
因此,必须对国内的中、小企业和市场加以整合,不仅要把专利技术送到企业,还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与销售,甚至是售后服务环节,形成一条“快速物流通道“,通过成本控制,达到最短的供应环节,最快的信息处理,最好的客户服务,最合理的物流配送,最优良的产品品质,最大的区域覆盖……,使产品制造商、终端销售商和产品消费者都在这条通道上得到最大的实惠,。
祝清钢将这条通道命名为“全球销售终端运营体系”。
于是,“专利万里行”的策划,筹备工作大大拓展。优质产品均可免费进入通道。直接进入零售网点,大幅度减少营销环节的运营体系引起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兴趣与支持。
到目前为止,已有几千家企业,其中不乏像王码集团这样的全国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入到了长江伟业的“全球销售终端运营体系”。而报名参加并通过筛选评估的专利技术也已多达近万项。
9月,祝清钢和长江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策划,筹备了3年之久的“专利全国万里行”即将启程,这一次在21世纪之初,走遍中国大地的科技长征将历时14个月能够完成,而以此作为开端的“全球销售终端运营”也随之启动,所不同的是,“终端运营”远非14个月能够完成因为它的内涵更广、生命力更强要走的路也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我们只希望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