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特股份主业强劲助力战略升级,“双管齐下”发挥协同效应
3月30日,森特股份(603098.SH)发布2017年年报。据公告显示,森特股份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1.36亿元,较上年同期16.96亿元同比增长25.96%,2017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00亿元,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强劲。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公司在筑牢主业的同时,主动战略升级,发挥金属围护和土壤修复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五大核心竞争力,夯实主业龙头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森特股份专注于提供工业建筑及公共建筑高端金属建筑围护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国内金属建筑围护行业的领军企业。20余年的发展为森特股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在项目经验、品牌优势、人才队伍、产品线布局和技术研发实力上领先市场。此外,20余年发展沉淀的核心竞争力让公司能够适时基于市场变化优化业务结构,进行前瞻性布局,并且通过“公建+工业”的周期性互补,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参建实施了北京新机场项目、北京奔驰发动机二厂项目、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浙江宁波鄞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的金属围护系统工程。2017年也是森特股份战略升级年,在主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下,公司加强了国际业务拓展和环保业务的战略性布局。
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市场结构呈现新建、翻新两旺态势
从政策看,《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其中《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规模化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从市场看,下游需求增长趋势明显,投资支出逐年提升,以高铁的“八纵八横”预计 2020 年达到 3 万公里、民航到 2020年达到 500 个以上的机场等为代表,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基数庞大的存量工程进入翻新周期,市场潜力比新建项目工程更为广阔。从国际市场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公司进行优势产能输出,紧跟国家步伐,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主动战略升级,发挥金属围护和土壤修复协同效应
基于公司主业延伸的土壤修复业务前景广阔,包括工业场地、农业耕地、矿山三大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结果,三大类污染场地治理潜在市场规模高达十万亿。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对环境防护的力度,2016年出台“土十条”,2017年实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无不展示出国家对土壤治理的决心和力度。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森特股份主动进行战略升级,加速布局土壤修复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布局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业务,进行战略纵深延展,发挥两大业务的协同效应。
首先,环保业务与公司主业在客户网络高度协同。2010年,公司进入声屏障领域进而延伸至土壤修复是基于公司主业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积累;公司20余年的工业建设项目,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为公司污染场地治理业务提供客户储备保障,两项业务之间的客户网络高度协同。
其次,公司领先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和应用效果将充分消化公司20余年工业领域客户的污染治理需求。公司与德国120多年历史的旭普林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及许可协议》,成功获取世界领先的污染场地修复治理专有技术;公司拥有环保工程承包壹级资质,并已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设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深根京津冀区域。
精细化管理+产研结合,保障战略升级顺利推进
为有效保障公司战略升级有效落地,根据公司经营计划,2018年是“精细化管理年”,公司将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科学决策及风控管理水平。
同时,2018年公司将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购买行业内最先进的研发设备以及引进行业内顶尖的研发人才。并且,加大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研发合作,尽快建成与化工大学合作的实验室及博士后流动站,在新工厂预留用地开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及研发中心,建立自己的核心实验室,把研发成果产权结合,转化成经营效益。
可以预见,公司主业在下游需求持续释放的前景下,将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继续保障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公司土壤修复战略布局的顺利推进,公司将迎来新的局面,土壤修复业务也将成为公司战略业务板块,为公司贡献增量业绩,推动公司朝着“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企业使命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