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度票房破200亿背后,猫眼完胜淘票票已成定局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202.17亿的单季度票房,超过了北美市场2015年第二季度30.85亿美元的成绩,刷新了电影史上单季度国家电影市场的最新纪录。票房成绩较去年同期的144.6亿上涨39.82%;观影人次达5.61亿,较去年同期的4.11亿增长36.44%。
从春节档创纪录的57.2亿电影票房、2月份单月100亿票房,再到一季度票房破202亿,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增长引擎。
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推动,数据显示,国内电影购票线上化率已由2016年的76.1%提升至2018年的87%,网络购票成为中国观众观影购票的主要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电影项目的宣发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程度逐步加深,互联网宣发平台作为电影宣发的必要环节,对于电影宣发的数据化、精细化及整体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局已定,猫眼份额领先近3成
随着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在线票务平台之间竞争格局也逐渐稳定,2017年初还是猫眼电影、微影时代、淘票票、百度糯米电影四强割据,如今已经仅剩猫眼和淘票票等少数玩家。
在核心的票务业务上,猫眼与淘票票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一季度数据显示,猫眼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淘票票迄今市场份额依然维持在30%左右。据悉,为争夺市场份额,淘票票投入了大量票补,阿里影业财报显示, 2017年投入21亿支持淘票票做票补。有消息显示,2018春节档一周内淘票票的票补投入即超过5亿。随后,3月份之后淘票票暂时削弱票补投入,市场份额又迅速滑落。
然而,在线票务市场已经完成市场教育,用户习惯逐渐养成,票补带来的价格差异不再是用户选择的主要因素;线上化率接近90%,已经触顶,票补已经无法有效拉新;利用票补争夺存量用户,更多是针对价格敏感性客户,对平台忠诚度太低,无法实现用户留存,票补效用太低。
市场格局大势已定,即使淘票票今年再烧20个亿,对其市场份额提升实际作用依然有限。对票补形成长期依赖的淘票票,在可以预计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扭转竞争弱势。
另一个角逐重点是电影宣发,目前,猫眼已经成为各大档期中业内片方的主要合作伙伴,2017年国庆档猫眼主发行的《羞羞的铁拳》成为票房冠军,奠定了业内影响力;2018年春节档猫眼主发行的《捉妖记2》票房突破23亿,猫眼联合发行的《红海行动》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进一步夯实了猫眼作为国内第一宣发平台的地位。2018年1季度票房200亿背后,票房TOP10都选择猫眼作为合作伙伴,充分说明猫眼提供的宣发服务,得到业内肯定。
在第三方机构艺恩数据公布的2017年国产电影民营发行公司的榜单中,猫眼影业更是以主发行影片票房达26.2亿的成绩位列发行实力榜第三,而阿里影业/淘票票主发行影片票房成果却仅为7亿,尽管淘票票在多处场合将联合发行影片票房也算入其业绩,但在艺恩数据按照业内统一以主发行影片标准统计的榜单中,阿里影业/淘票票仅排名第11位,远远落后于猫眼。
比拼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谁能提供价值谁胜出
经过多年发展,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围绕票务一个环节,而是围绕着电影产业上下游全产业链展开。
随着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接下来的重点在能否深度结合产业链资源,并通过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为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价值,促进产业能力整体提升,推动电影行业稳健发展。
不同于阿里影业及淘票票以“阿里实物电商思维”提出“做平台,不做电影业务”理念,猫眼选择的方向是通过上下游业务延伸,深入到电影产业链的具体环节,通过与电影本体业务的深度融合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培养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推动中国电影市场转型。
在上游影片制作、出品环节,猫眼作为离观众最近的电影平台,可以帮助片方、发行方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服务,通过猫眼研究院影片试映会、预告片测试等专业服务,帮助片方完成作品测试与改进,协助制定宣发策略,使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电影宣发环节,猫眼一方面可以发挥美团、大众点评、微信、猫眼等六大平台影响力,结合微信社交媒体生态及美团O2O服务场景构筑起的大宣发平台,帮助影片实现海量曝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和观众用户画像分析,为合作片方、宣发方提供有效、精准的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实现精细化运作。此外,猫眼平台的评分和评论,作为100%购票用户口碑,会协助影片口碑发酵,加速市场优胜略汰。
在产业下游的放映端,猫眼协助影院实现服务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现场体验。通过与国内近9000家影院合作,不断推出如在线选座购票及退票改签服务、卖品购买服务、影院联名卡,协助影院持续改善的服务品质和观众消费体验,拓展影院收益增长空间。
同时,猫眼拥有微信生态的社交及流量优势,可以利用小程序和微信自媒体矩阵,有效拓展用户观影消费路径、创新电影社会化营销模式,进一步挖掘中国电影观众消费潜力和电影营销创新潜力。
对比来看,淘票票不仅在上游业务方面明显不足,迄今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服务布局。阿里奉行的“资本+流量”法则,虽然在实物电商领域屡试不爽,但在“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娱产业内,已经水土不服。阿里影业及淘票票长期“重资本、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除了根本无法为电影产业上下游提升影片内容品质、改善服务水准提供价值之外,也为自身埋下严重隐患。
阿里影业两年来自己投资、制作的一系列影片遭遇滑铁卢,淘票票也陷入“票补陷阱”进退维谷,致使阿里影业公司整体资产减值、持续亏损,股价不断下挫。曾经一度力挺淘票票的阿里影业前任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也在离任之后,也于近期迅速抛售所持的阿里影业全部股票。
在电影市场“内容为王”的内生性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的局面下,仅靠“资本+流量”并不能为电影行业稳健增长提供太多新价值。淘票票奉行的“票补”利器,在近日海南第二届中国电影投资高峰论坛上,也受到著名导演冯小刚、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新丽电影总裁李宁等上游片方人士的公开质疑。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增长方式“由外向内”转变,如何与电影产业一起协同发展,通过扎实的全产业链服务,帮助内容创作者实现影片价值,帮助电影院开辟多元化增长空间,才会真正与产业发展血脉相融,在推动行业成长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无论猫眼与淘票票的竞争究竟何时结束,但显而易见,终局只能是:谁能为电影行业提供价值谁胜出。